圖集

570多歲的八里橋是運河文化帶上的重要文物之一。朱壯文攝
記者從朝陽區兩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八里橋即將於近日初步完成大修,重現“京通石道”“長橋映月”等重要地標。
八里橋又名永通橋,因東距通州8華里而得名。橋南北長50米,東西寬16米,為石砌三孔拱橋。中間橋拱高闊,最高處8.5米,舟行不必免帆,因此有“八里橋不落桅”的美譽。
“古橋已經570多歲了,年久失修,橋體內水汽導致空鼓較為嚴重。所以我們在去年啟動了八里橋的全面診斷和大修工程。”朝陽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修繕工程中,橋面瀝青被全部清理,並找尋原有的橋面石材進行補配,對橋面進行整體重新鋪墁,並重做墊層,填補橋體中間材料空鼓、疏鬆情況。
古橋的西側南端橋體受重傾斜,以擇砌(即重新填補)的方式更換內側磚體構件及墊層,從根本上解決傾斜問題。同時,對老橋橋底裝板進行清理,對橋體兩側拔榫、走閃的欄板進行歸安,並重新勾縫。
近日,八里橋將初步完成此次大修。朝陽區利用數字技術,對沿岸文化遺存進行全面展示,全面記錄八里橋文物風貌保護數據,講好大通閘到永通橋間44處歷史遺存背後的故事,呈現“京通石道”“長橋映月”等25處重要地標、園區等文化元素。
北京要聞
-
我與冬奧的故事 | “中國方案”織就最美“冰絲帶”
國家速滑館業務主管、場館運行團隊場館運行中心經理劉源潔從讀研時,就已參與到國家速滑館的項目裏。她參與了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建造,看到第一批鋼索運到現場,看到“天幕”編織完成,看到冰面從施工到接受系列測試賽的檢驗。
-
多個重大項目接續開工 北京市順義區掀起創業熱潮
今年順義區率先實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針對試點項目理工華創,採取先行開展審查的主動服務模式。舉辦全區大範圍固定資産投資培訓班,基層一線的科長或工作人員講解政策流程,各單位行政正職、主管副職及科室負責人、具體經辦人共100餘人參加培訓。
-
獲救“雀鷹”在永定河畔回歸自然
昨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BRRC)在北京西郊永定河畔將一隻康復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雀鷹”放歸自然。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成立20年以來,共計接救雀鷹超過320隻,其他常接救猛禽包括:紅隼(超過1500隻)、紅角鸮(超過900隻),以及縱紋腹小鸮(超過590隻)。
-
北京市合理規劃騰退用地 多區實招破解停車難
隨着私家車數量的增多,停車難成了困擾市民的難題。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今年自開展違法停車專項治理行動以來,密雲區施劃機動車停車位7138個,其中,公共區域復劃4216個,路側新增1661個,路側復劃1261個;施劃非機動車停車位3868個。
-
北京將實現購房資格審核結果實時可查
12月15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北京市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新聞發布會,北京優化營商環境改革5.0版方案正式發布。北京市將率先探索綜合許可定制化服務、“一業一證+證照聯辦”“一證多址”等創新改革舉措,大幅提升准入準營便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