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打造“數字中軸”讓文化遺産活起來
2021-12-15 08:41:24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記者從西城區兩會獲悉,西城區明年將運用5G+8K等技術,實現文化遺産可讀、可看、可聽、可游,打造“數字中軸”。

  據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四級調研員林小牧介紹,2022年,西城將推出“我在中軸修文物”文物修繕現場“雲直播”。運用5G+8K等技術,實現文化遺産可讀、可看、可聽、可游,打造“數字中軸”。屆時,游客可穿越歷史,在萬寧橋旁聽劉秉忠講述北京城的規劃理念,看已消失的地安門人流如織,在景山之巔眺望北京中軸的氣勢恢宏。

  “十三五”時期,西城實施文物保護“三解工程”(解危、解放、解讀),文物工作成效顯著。2022年,西城將繼續精心組織文物修繕,力爭完成晉江會館等14處已騰退文物建築修繕。推動核心區賢良祠、國立蒙藏學校舊址等重點文物建築加快修繕,實現對外開放,打造落實首都功能核心區規劃的示範項目。

  2022年,西城文物活化利用將聚焦於項目落地,推動第一批項目的建設、開放和實施,完成第二批項目合作方的遴選和簽約,通過不斷深入實踐,形成文物活化利用的西城樣板。

  林小牧説,2022年,西城將持續優化文化探訪路的空間營造與步行體驗,推動沿線文物騰退開放與人居環境改善,系統梳理什剎海地區文物資源,着力挖掘闡釋文物資源價值,系統保護歷史文物資源和水系格局,積極探索文物保護與區域環境提升、經濟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展現有綠蔭、有鳥鳴、有老北京味的特色風貌,全力打造什剎海市級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

  今年,西城區對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沿革、建築形式、保存現狀及管理使用等進行梳理,在305處文物保護單位標識牌顯著位置安裝二維碼標識。2022年,將繼續完成二維碼牌安裝65處,實現全區文物建築全覆蓋。讓“文物建築可閱讀”,通過“掃碼求實”“掃碼聽史”“掃碼問事”等方式,釋放文物建築歷史文化價值,講述文物建築前世今生故事,滿足參觀者深入了解文物歷史文化內涵的需求。

  據了解,西城區現有各類博物館、展覽館以及“博物館相當設施”共計83家。其中,備案註冊的博物館29家。2021年完成了李大釗故居、歷代帝王廟的展陳提升並對社會開放。2022年,宣南文化博物館將完成展陳提升,重新對外開放。“十四五”時期,西城區要連點成線,連線成片,形成以中央、市屬等一批資源和專業優勢博物館為龍頭,以區屬博物館為支撐,以企業、社會、街道等類博物館、展覽館為補充,構建主體多元、內容豐富、結構優化、特色鮮明、富有活力的西城區博物館體系。形成西外地區科學教育文化主題、什剎海地區名人故居主題、大柵欄地區商業文化主題等一批“博物館集聚區”,打造博物館之城。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 北京市西城區打造“數字中軸”讓文化遺産活起來
    記者從西城區兩會獲悉,西城區明年將運用5G+8K等技術,實現文化遺産可讀、可看、可聽、可游,打造“數字中軸”。2022年,西城文物活化利用將聚焦於項目落地,推動第一批項目的建設、開放和實施,完成第二批項目合作方的遴選和簽約,通過不斷深入實踐,形成文物活化利用的西城樣板。
  • 愜意!野生天鵝“喊”你一起沐浴陽光
    近日,一群野生天鵝在北京市密雲區清水河上嬉戲玩耍。隨着密雲水庫周邊生態環境的改善,大量野生天鵝棲息於清水河。在陽光的沐浴下,天鵝們時而低頭覓食,時而半空飛翔,無比愜意。工作一天累了吧!看看美麗的天鵝,和它們一起活動頸椎吧!
  • 劉永亮:“為冬奧制冰,既是牽掛更是榮耀!”
    今天,首鋼集團首鋼園運動中心制冰及場地管理負責人劉永亮和其他三名同事開啟了“冬奧時間”,從首鋼園啟程去首都體育館進行冬奧會花樣滑冰與短道速滑賽事冰面保障工作。進駐首都體育館後,劉永亮和團隊成員將負責場館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的制冰及賽事保障工作。
  • “霞光紅”率先裝扮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工作人員
    昨天上午,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延慶制服和註冊分中心正式開放運行。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水墨長城”系列制服裝備將陸續發放,“霞光紅”制服率先裝扮延慶賽區工作人員,由此延慶賽區正式步入北京冬奧會節奏。
  • 北京市要求六成以上居民每週能參加一次體育鍛煉
    豐台區馬家堡街道雙晨社區活動廣場近日修繕一新,迎來了早起晨練健身的人們。街道還應設有國民體質監測點或全民健身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站點,並配備有初級國民體質監測社會體育指導員。
青年演員“武動”梨園
青年演員“武動”梨園
“水晶鞋”與冰雪共舞!
“水晶鞋”與冰雪共舞!
鼓曲演唱會《重聽經典》演繹經典
鼓曲演唱會《重聽經典》演繹經典
我與冬奧的故事|我為冰雪狂
我與冬奧的故事|我為冰雪狂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6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