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建築物名稱不規範現象將得到嚴管。北京市規自委官網10月12日發布《北京市建築物名稱管理暫行規定》,明確提出建築物名稱應避免使用“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名稱。
規定&&前,建設單位在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之後,向屬地規自部門提出申請,由該部門核準。然而,由於核準證僅在住建部門辦理預售許可這一環節使用,項目啟動階段建設單位往往會準備一個或多個項目推廣名,用於宣傳和銷售。
相關負責人&&,北京市現狀地名中,存在“大、洋、怪”現象的不規範地名。現有法規和規範尚無項目推廣名的管理規定,尚無明確的管理部門,管理上存在空白和盲區,亟須加強管理。
針對這些問題,規定明確,建築物名稱原則上以宗地權屬為基本單位命名,總字數一般應當控制在3至6個漢字,且不得含有非文字性符號。建築物名稱應與其用途、規模、品質相協調,避免使用“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名稱。
什麼是“大、洋、怪、重”
“大”指含義遠遠超出地理實際地域、地位、規模、功能等特徵的地名;
“洋”指包含外國人名的地名、包含外國地名的地名、用外語詞命名的地名;
“怪”指用字不規範的地名、含義怪誕離奇的地名、含義低級庸俗的地名和帶有濃重封建色彩的地名;
“重”指與本市建築物名稱重名或同音。
各類地名標誌、房地産廣告必須嚴格使用經審核確定的建築物名稱,不得增刪或更改其字詞。建築物産權單位、物業管理部門或其他使用人在辦理有關行政審批手續時,應使用核準的建築物名。
規定提出,建築物名稱標誌應設在宗地主要&&口或建築物面向主要交通道路的明顯位置,電子地圖也應及時更新相關內容。(記者陳雪檸)
(原標題:本市&&建築物名稱管理暫行規定 建築物名稱不得“大洋怪重”)
北京要聞
-
前門草廠將現“零廢循環”小院
空礦泉水瓶子、舊棉布、麻繩……10月12日下午,陽光明媚。這天,北京林業大學師生走進草廠社區,帶領居民開展“綠色微更新計劃——零廢循環小院”實踐。” PPT播放着倒置花盆和多肉花盆的介紹,屏幕上廢舊容器和綠色植物的完美結合,看得居民們滿眼羨慕、躍躍欲試。
-
3成多老人每天用電子設備超3小時
智能電子設備讓老年人的生活更豐富,同時也帶來一定負面效應。記者獲悉,該校自7月啟動百千萬智慧助老公益行動以來,已累計上線68次公益直播課,超3.2萬人次通過課程學習使用智能設備。
-
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 北京市&&“友好九條”
記者昨天從市老齡委了解到,被稱為“友好九條”的《北京市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3年)》已於日前印發。在智能應用友好方面,本市將加大適老化智能終端産品的研發力度,全面推進“智慧助老”專項行動,加大對網絡詐騙的打擊力度。
-
疾控提醒學校制定流感防控預案
秋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市疾控中心日前提醒各學校要制定傳染病防控應急預案。疾控部門提醒,學校應建立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領導工作小組,制定傳染病防控方案及應急預案,嚴格落實晨午檢、缺勤登記、追蹤制度及復課證明查驗等制度。
-
13台機器人“上崗”水立方
日前,首批13台機器人在國家游泳中心調試到位,正式上崗。清掃機器人可對場館觀眾區、媒體工作區、工作人員區、運動員區、比賽大廳等8600平方米的室內大面積公共區域開展清掃(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