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題:立足根本,銳意改革,面向未來——清華大學全方位推進人才工作
蓋博銘、周栩睿
“我們有這麼多好學生,要給他們更好環境來發揮所長。”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語重心長地説。在清華大學人才培養戰略的推進下,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任教17年間,創立計算機科學實驗班、人工智能班、量子信息班等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為清華大學培養了一批“立足中國、領跑世界”的高水平人才。
近幾年,清華大學紮實推進人才工作,做到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學科建設為“基”,人才“蓄水池”直面發展難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凸顯了發展公共衞生與健康學科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清華大學決定成立公共衞生與健康學院。
“學院的建立,是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學校奮力邁向世界一流前列的關鍵部署,將推動學校學科布局更加科學完善。”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學院的成立是學校深度服務國家戰略的新舉措。
為實現“2030年邁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2050年前後成為世界頂尖大學”的發展目標,清華大學始終把學科建設作為發展根基。學科布局決定人才布局,學科突破關鍵在人才突破。通過引進人才,工業工程、天文學、藥學等其他新建學科的快速發展也得到了有力推動。
學術支持為“道”,“用心用情”培養青年人才
為解決青年人才培養關鍵問題,清華大學打破“博導”制度,使助理教授、副教授與教授一樣可以獨立指導博士生,並支持青年教師牽頭組建團隊、申請國家重點課題。2020年,清華大學新入職青年教師人均科研啟動經費較5年前增加近10倍。
以青年教師汪玉為例,汪玉2009年入職助理研究員,2014年即被聘為副教授,2018年被聘為長聘教授,2020年成長為電子系主任。短短幾年,汪玉成為在教學、科研、管理上全方位成長的傑出人才。
青年教師處於人生最有活力、最富創造力的階段,是教師隊伍的主力軍。清華大學加大對青年教師的支持,有利於形成良好的教學關係,實現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
學德培養為“魂”,“高標準”研究“真問題”
清華大學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又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學校始終引導教師站在教書育人第一線,同時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
學校先後成立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腦與智能實驗室等平台,深入推進有組織科研,推動學科“大交叉”、承擔國家“大項目”、打造攻堅“大團隊”。
今年9月,清華大學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在低碳發電與動力、新型電力系統、零碳交通等方向重點發力。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何建坤&&:“該研究院可以整合各個團隊的力量,形成綜合整體,結合‘雙碳’目標開展研究,為國家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撐和資深的決策建議。”
此外,清華大學還建立準聘長聘制度,優化了人才工作的體制機制。學校黨委實施人才工作“一把手工程”,健全人才工作協同機制,做到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
清華大學相關負責人&&,面向未來,清華大學要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産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
制售有毒有害保健食品?獲刑還要追究十倍賠償!
該案中,不法分子段某某和王某某等人被判令承擔銷售價款十倍的懲罰性賠償金。
-
清華大學全方位推進人才工作
在清華大學人才培養戰略的推進下,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任教17年間,創立計算機科學實驗班、人工智能班、量子信息班等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為清華大學培養了一批“立足中國、領跑世界”的高水平人才。
-
祖國頌·中華好兒女|三代首鋼人的鋼鐵記憶
程國慶的父親程德貴1939年進入首鋼的前身——石景山鋼鐵廠,成了家裏的第一輩首鋼人。
-
燕山深處賞白樺
國慶假期期間,幾場秋雨過後,位於燕山深處的北京市懷柔區喇叭溝原始森林公園中的白樺林色彩斑斕,吸引游客來此欣賞秋景。
-
“廣藝+”市民文化大集開市 在家門口展示國潮文化
國慶期間,由“廣藝+”廣內市民文化中心舉辦的文化市集活動在京開市,讓廣大居民、青少年在家門口感受國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