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安徽分社的記者們深入江淮大地,找尋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新華社分支機構的紅色“足跡”。
多年來,路丙輝帶領教研室成員著力在創新上下功夫,對全校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分類教學。
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如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創新鄉村社會治理,進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和水準?
黨史學習教育中央宣講團宣講報告會3月23日上午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中央宣講團成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長冷溶作宣講報告。
省委統戰部召開黨史學習教育總結會議,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西明出席會議並講話。
緊密結合思想和工作實際,深入查擺突出問題,深刻剖析問題根源。
收下來的第一茬核桃,村民胡秀琴用籃子裝著送到了130公里外的黃山市,“你説想看‘開桿’,想陪我們打核桃,可你……”在一方新墓前,她泣不成聲。這里長眠著她的朋友——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今年8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泥石流過後,他倒在抗災搶險的路上,年僅33歲。
又值盛夏,明媚的陽光中,安徽合肥廬江縣同大鎮連河村綠樹成蔭,寧靜安詳。76歲的老人沈芳之想起一年前的洶涌洪水,依然心有余悸,想起一年前把她和丈夫從洪水中救出的那個人,心仍灼痛——他們是消防員陳陸犧牲前救出的最後兩個人。
從“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壯偉畫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巨變,信念一步步變為現實,如今86歲的馬毛姐,既是親歷者又是建設者、貢獻者。歲月如梭,她初心如磐,信念永遠。
祖父是李大釗,父親李葆華曾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出生在這樣一個“高光”家庭,李宏塔始終艱苦樸素、清正廉潔、以嚴治家,秉持了“革命傳統代代傳”的寶貴本色,成為黨員領導幹部忠誠幹凈擔當的典范。
小崗,這個被寫在歷史教科書上的村莊,迎來又一年的豐收。
現年91歲的安徽阜陽人孟照起是一位退伍老兵,曾先後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在部隊生活了3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