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11/07 12:24:46
來源:新華網

人大履職強監督 錨定樞紐促開放——昭通市人大常委會全力助推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

字體:

  新華網昆明11月7日電(吳閆、楊興平)日前,隨着來自四川的5200噸磷礦順利裝船,雲南水富港年度貨物吞吐量正式突破1000萬噸大關。從2021年的186萬噸到如今的千萬噸級規模,這條承載雲南通江達海夢想的“黃金水道”實現跨越式發展。這一突破的背後,凝聚着昭通市人大常委會以監督實效護航開放發展的持續努力。

  近年來,昭通市人大常委會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推動西部大開發、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決策部署,緊扣省委、市委關於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戰略定位,依法履行人大監督職責,聚焦口岸經濟發展這一關鍵領域,深入調研、精準建言、持續推動,為全市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人大力量。

  深調研察實情:錨定樞紐發展痛點

  口岸經濟是昭通融入長江經濟帶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關鍵抓手。2024年5月,市人大常委會組建專項調研組,歷時4天深入水富、綏江兩地,走訪港口碼頭、物流園區、企業車間等關鍵點位,並於5月29日召集7家市直部門召開專題座談會,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

  調研精準勾勒出昭通口岸經濟的“家底”:作為雲南通往長江黃金水道的唯一門戶,當地已建成“水公鐵空”立體交通網——高速公路里程超1000公里,317公里鐵路貫通滇川黔,昭通機場14條航線連接京津冀等核心區域,“3+3+5+N”物流樞紐體系加速成型。特色産品出口勢頭強勁,昭通蘋果年出口占雲南70%以上,天麻、小肉串等遠銷南亞東南亞及韓國。

  與此同時,調研也鎖定發展瓶頸:部分幹部存在“內陸無口岸”的認知誤區,水富港雖為雲南唯一可常年通航3000噸級船舶的港口,但翻壩轉運能力超負荷、升船機通航不足等問題突出。

  建真言獻良策:繪就開放發展藍圖

  立足“鎖鑰南滇,咽喉西蜀”的區位優勢,市人大常委會針對性提出五項核心建議:在思想層面破除認知壁壘,構建全市“一盤棋”發展格局;在規劃層面統籌機場、港口等節點資源,打造多點聯動開放窗口;在交通層面推進水富至宜賓高等級航道規劃,完善“水公鐵”多式聯運體系;在開放能級層面爭取將水富港納入國家“十五五”口岸規劃,加速海關機構落地;在國際合作層面拓展航線網絡,提升樞紐影響力。

  這些建議既回應現實需求,更着眼長遠發展。針對水富港多式聯運短板,報告特別提出加快進港鐵路建設、推廣“一箱制”服務等具體舉措,為港口效能提升指明路徑。

  強監督促落實:見證樞紐能級躍升

  “調研—建議—監督—落實”的閉環機制,讓人大建言轉化為發展實效。在持續監督推動下,水富港基礎設施建設蹄疾步穩:中嘴作業區3個兼顧3000噸級的泊位建成投用,中心作業區2個泊位主體完工,進港鐵路、公路全面貫通,形成“三作業區、一物流園、五連接線”的立體布局。向家壩馬延坡隧道改造提前34天通車,車輛通行時間從8分鐘縮短至3分鐘,長膠廊道工程預計2025年底貫通,將大幅提升翻壩運輸能力。

  港口運營效能顯著提升:2025年1月至8月完成貨物吞吐量730萬噸,同比增長106.62%,集裝箱作業量達38812標準箱,其中鐵路集裝箱佔比超90%。目前已開通“水富—重慶”“水富—武漢”等穩定班輪航線,打造三條多式聯運精品線路,實現定點定線定價運營。

  開放型經濟同步成長:2025年1月至8月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3952萬元,同比增長8.3%,增幅位列全省第八;水富港貿易交易額截至10月底突破10億元,磷礦、煤炭等大宗貨物與東部工業製成品實現“雙向暢通”。

  昭通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下一步,市人大常委會將持續發揮法定職能,圍繞口岸經濟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題詢問、代表視察等監督工作,推動政府壓實責任、破解難題、狠抓落實,全力支持將水富港打造為西南地區連接南亞東南亞的“黃金水道”和內陸開放新高地,為昭通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展現更大作為貢獻人大力量。(完)

【糾錯】 【責任編輯:范芳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