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半人馬座”人工智能系統的“鷹獅”E戰機。 資料圖片
前段時間,在第55屆巴黎航展上,瑞典薩博公司公布一項重要試驗結果,將德國赫爾辛公司研製的“半人馬座”人工智能系統整合到新一代“鷹獅”E戰機中,並從今年5月開始進行了3次測試飛行。測試中,該系統在超視距空戰中自主計算複雜機動軌跡,助力飛行員有效規避打擊,並輔助飛行員模擬發射導彈攻擊遠距離目標。
近年來,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其向國防軍事領域邁進的步伐也在加快,尤其是在軍事航空領域,各大航空強國紛紛嘗試為戰機配備帶有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駕駛和決策支持系統,協助飛行員處理各類信息,提升空戰的精準判斷和靈活反應能力。
薩博公司“鷹獅”E戰機率先配置了開放式和模塊化綜合航空電子系統,一度被稱為“智能戰機”。此次,“鷹獅”E戰機搭載並驗證人工智能系統,空戰能力會得到再度提升,並為歐洲六代機研發奠定基礎。
從本土需求到走向海外,“鷹獅”家族不斷擴充新機型
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瑞典,長期奉行中立政策,國防工業也走獨立自主發展道路。近年來,歐洲地緣政治格局發生變化,瑞典於2024年加入北約,國防工業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全球合作,在國際軍貿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這一系列變化,在“鷹獅”戰機家族的發展中得到體現。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瑞典薩博公司先後成功研製了薩博-29、35、37等一系列國産戰機,其中一機多型的薩博-37戰機,憑藉優異飛行性能,以及能夠在野戰機場、公路跑道等簡陋條件下實現短距起降等方面優點,得到業界普遍認可。但早期瑞典戰機主要是圍繞北歐特殊作戰環境設計,雷達、導彈、發動機等均是國産裝備,對於其他國家空軍來説兼容性不高,備件供應鏈也不順暢,因此難以打開國際軍貿市場。
1979年,瑞典空軍為替代薩博-37戰機,曾打算引進美制F-16或F/A-18戰機,但瑞典最終決定在保持本國獨立航空科研生産能力的根本要求下,繼續支持薩博公司研製新一代國産戰機。
為此,薩博公司牽頭打造出一個JAS工業團隊,字母分別代表戰鬥、攻擊和偵察。薩博公司負責戰機機體設計和系統整合,沃爾沃航空發動機公司研製動力系統,SRA通信器材公司研製航電顯示系統和電子對抗系統,愛立信公司研製雷達和電子設備,FFV軍械公司負責提供地面維護和保障系統。在多方通力合作下,JAS-39“鷹獅”輕型多用途戰機研製成功,量産型於1996年裝備瑞典空軍。
冷戰結束後,國際政治環境發生巨變,歐洲安全形勢趨於緩和,瑞典為了維護本國航空科研和生産體系,支持薩博公司在全球推銷JAS-39“鷹獅”戰機,並採用靈活的“買租結合”商業銷售手段,吸引了匈牙利、捷克、泰國、南非等國先後採購“鷹獅”戰機,波蘭則以租賃方式獲得該機使用權,薩博公司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上收穫不少訂單,實現盈虧平衡。
在此基礎上,薩博公司與英國BAE系統公司組成“鷹獅”國際公司,在對JAS-39“鷹獅”戰機進行出口和售後服務支持的同時,整合國際市場上的先進航空技術成果改進升級戰機,先後研製出基礎款A/B型、性能改進型C/D型,並製造了“鷹獅”NG技術驗證機,創新融入新型航空電子系統,其採用的開放式架構讓戰機擁有強大計算能力,並為後續電子技術升級留有餘地。
以“鷹獅”NG技術驗證機為樣本,薩博公司開發了新一代JAS-39“鷹獅”E/F戰機,很快成功贏得瑞典空軍60架“鷹獅”E單座機和巴西空軍28架“鷹獅”E單座機、8架“鷹獅”F雙座機的訂單,2022年巴西空軍又增購4架“鷹獅”E單座機,並保留72架的意向合同。此外,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也引進了“鷹獅”戰機全鏈條體系,在國內新建生産廠,負責機體等重要部件生産。
“鷹獅”戰機憑藉高性能、低成本等方面優點,在出口市場上贏得不少份額。借此,瑞典航空工業成功躋身先進戰機供應商的行列。
是設計者也是集成商,薩博公司走向國際合作道路
冷戰結束後,薩博公司與各大全球頂尖航空設備供應商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各類貨架産品供其挑選。
在“鷹獅”E/F戰機研製過程中,薩博公司負責戰機的總體設計和系統集成。“鷹獅”E/F與“鷹獅”C/D在外形上變化不大,但整體設計是全新的。與“鷹獅”C/D相比,“鷹獅”E/F機身長度增加1.1米,翼展增加0.2米,最大起飛重量增加2.5噸,內部燃油增加約40%,擁有更大飛行作戰半徑。薩博公司設計人員將主起落架位置從機腹挪至機身後方,騰出的機腹空間並列佈置多個外挂點,總數增至10個,能夠搭載更多任務載荷,可以達到中型戰機標準。
薩博公司與美國一家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後者提供F414G型渦輪風扇發動機,相比之前的沃爾沃航空發動機公司RM12渦扇發動機,性能明顯提升,可以達到2馬赫的最大飛行速度。
作為合作夥伴,意大利塞萊克斯公司為“鷹獅”E/F提供了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與早期戰機搭載的愛立信公司PS-05/A脈衝多普勒雷達相比,新型雷達擁有更高的目標更新率、更小的雷達盲區、更遠的探測距離,並配合該公司的前視紅外搜索/瞄準系統,可以在複雜電磁環境下對隱身目標進行探測,並引導發射中距空空導彈打擊遠距離空中目標。塞萊克斯公司還提供了新型挂架系統,用於搭載中距空空導彈和以多聯複合方式挂載對地攻擊導彈。
此外,“鷹獅”E/F戰機還引入以色列埃爾比特公司的PAWS-2紅外導彈告警系統、意大利塞萊克斯公司的“亮雲”多用途誘餌系統、英國馬丁-貝克公司的Mk10彈射座椅,以及巴西AEL系統公司的航電顯示器、平視顯示器和智能頭盔顯示器等多家供應商産品。
為了滿足瑞典和巴西空軍不同的裝備體系,提升戰機外銷潛力,“鷹獅”E/F完成了搭載多國武器彈藥和任務載荷的測試工作。該機除了配置一門德國毛瑟27毫米航炮外,還可以挂載歐洲多國聯合研製的“流星”中距空空導彈和IRIS-T短距空空導彈、美國AIM-120中距空空導彈、南非A-Darter短距空空導彈、以色列“怪蛇”5短距空空導彈、英國AIM-132短距空空導彈,以及美國GBU系列激光制導炸彈、瑞典RBS-15F ER增程反艦導彈、德國“金牛座”遠程巡航導彈、以色列拉斐爾公司激光指示吊艙、法國泰雷茲公司數字聯合偵察吊艙等各種載荷。
從用戶需求角度出發,薩博公司在戰機研製、生産和使用階段全面控製成本,大量採用國際軍貿市場上成熟的貨架産品,在系統整合上下功夫,改善設計和集成工藝,有利於戰機未來持續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
搭載人工智能系統,“鷹獅”E戰機完成3次超視距空戰測試
與德、法等歐洲國家一樣,瑞典沒有研製並裝備五代機。一直以來,瑞典通過各種途徑,意圖打造新一代先進戰機。為此,瑞典國防裝備管理局啟動了旨在為未來戰機系統開展預研的“超越”概念計劃,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是為戰機引入人工智能系統,並選擇“鷹獅”E戰機作為試驗載體。
此次,薩博公司的合作方是德國著名的AI初創公司赫爾辛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21年,從瑞典籌集到1億歐元啟動資金後,很快進入武器裝備市場,並開發出HX-2人工智能無人機,能夠打擊100公里外目標,在投放市場後很快接受實戰檢驗。赫爾辛公司市場估值不斷上漲,2024年底約為50億歐元,成為歐洲防務人工智能領域的“翹楚”,在法國、德國、英國和愛沙尼亞均有分公司,與安杜裏爾、微軟、帕蘭蒂爾、亞馬遜、波音、空客等公司也有密切合作。
正是看好赫爾辛公司的歐洲本土企業身份和較強的人工智能研發能力,薩博公司決定與之合作開展“鷹獅”E戰機改進工作。“鷹獅”E戰機繼承了“鷹獅”NG戰機的綜合航空電子系統,將負責飛行控制的軟體和戰術管理軟體分離開來,當用戶為戰機增加新的使用性能時,只需對戰術管理軟體升級,而不會觸及飛行安全關鍵功能,有利於提升改進進度和降低升級成本。據了解,赫爾辛公司“半人馬座”人工智能系統僅需72個小時,就可以獲得飛行員100萬小時的飛行時長經驗。
今年5月28日,搭載“半人馬座”人工智能系統的“鷹獅”E戰機在波羅的海上空進行首次飛行,標誌着人工智能應用於作戰飛機的新進展。此後又進行了2次測試,其中在6月3日的第三次測試中,瑞典空軍出動了一架雙座型“鷹獅”D戰機作為假想敵,與裝有人工智能系統的“鷹獅”E戰機進行超視距空戰測試,並通過改變目標戰機的距離、速度、方向等空中態勢,檢驗人工智能系統的作戰能力。
薩博公司和赫爾辛公司並未透露戰鬥的具體細節。據目前掌握的信息,“半人馬座”人工智能系統可以根據不同情況調整策略,並請示飛行員發出命令指示開火。得益於“鷹獅”E戰機的開放性電子架構,“半人馬座”人工智能系統能夠快捷安裝在戰機上,無需進行重大改裝。根據計劃,赫爾辛公司的團隊將持續分析飛行數據,升級人工智能系統,直到年底拿出一個完全穩定運行版本,可以在所有“鷹獅”E/F戰機快速安裝,成為飛行員的“電子參謀”。
近年來,歐美國家持續探索人工智能系統在戰機上的應用,不斷增強在高速數據處理、智能飛行控制、大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自主學習與優化等方面的功能,通過AI算法實時分析不同傳感器數據,全面感知和自動分析敵我戰術態勢,輔助飛行員決策,並在多機編隊或者有人機/無人機作戰中實現高度協同。
人工智能技術的比拼與較量,是未來戰場的一個重要方向。人工智能系統在態勢感知、戰術決策、快速反應等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飛行員將不再單純依賴傳統飛行技巧,而是通過AI提供實時支持、預測和決策優化,在複雜空戰環境中及時做出判斷,進而提升作戰效能。(王笑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