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走筆丨程思琪: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被機器人“佔領”了-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01 10:14:5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走筆丨程思琪: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被機器人“佔領”了

字體:

  格鬥擂&上,那個身高1.32米的金屬身影猛地騰空,一記凌厲的迴旋踢,緊接着,重心不穩,“嘭”地摔倒在地。人群裏瞬間響起一片驚呼。但不過幾秒,它竟自己撐着地面,晃晃悠悠又站了起來,重新擺出戰鬥姿態。宇樹科技的G1人形機器人,就這樣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展&上演繹着“武林爭霸”,引得圍觀的人群裏三層外三層,掌聲和驚嘆此起彼伏。

  7月29日,參觀者從一個表演武術馬步的機器人旁走過。 組圖均為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站在人墻外,我忽然有種感覺: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真的被機器人“佔領”了。

  這不是錯覺。展館裏,3000多項前沿展品爭相亮相,其中光是智能機器人就有60多款。從去年只有18家機器人企業參展,到今年超過80傢具身智能企業亮相,機器人的身影無處不在。

  它們或打着鼓點跳舞,或在模擬倉庫裏搬運分揀,或一絲不茍地製作冰淇淋,甚至與好奇的觀眾對弈下棋。超7萬平方米的展館空間內,具身智能的浪潮在全場翻涌。

  7月29日,一個服務機器人在向參觀者演示製作冰激凌球。

  走進H3館,這裡是本屆大會機器人的大本營,不僅有上海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雲深處科技等明星企業,還有多家專注機械手、機械臂、機器人關節、傳感器等零配件供應商。

  一個直觀的感受是,眼前的機器人們動作明顯更精細,也更有“分寸感”了。它們不再莽撞,而是能穩穩地拈起雞蛋放入托盤,能小心地操作不捏碎紙杯。

  7月29日,參觀者在一個進行蛋殼雕刻的機器人前駐足觀看。

  千尋智能的展&上,一個機器人正有條不紊地疊着衣服。兩條機械手臂將T恤在&面鋪平,然後各自捏住衣服一側的上下兩端,再一個巧勁把外側的袖子疊進來,動作流暢絲滑。

  更讓我意外的是它的“應變能力”:如果衣服鋪得太遠,它會自己把衣服拉近再疊;如果一邊的“手”沒捏牢,另一隻“手”會停下來,等一等它的“夥伴”……

  7月29日,參觀者從機器人手中接過游戲獎品。

  這種“應變能力”,成了今年不少展商樂於展示的亮點。有些展&的工作人員甚至會主動邀請觀眾:“來,給它‘使個絆子’試試!”歡迎“添亂”的背後,是機器人“大腦”實實在在的升級。

  “前些年,機器人大多靠預設程序驅動,稍微超出設定範圍的動作就做不來。”一位從事具身智能工作的觀眾告訴我,“但這一年多,具身智能領域,尤其是機器人産業,紛紛用上了大模型。各種開源、自研的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型,讓機器人們有了更聰明的眼睛、大腦和手,學習能力一下子爆發了。”

  7月29日,小朋友在和一款機器人玩冰壺游戲。

  在自變量機器人的展&,一款機器人正為觀眾製作香包。工作人員指着偶爾會“停頓”一下的機械臂説:“它‘思考’的時候,其實是背後的大模型在驅動。現在這款機器人通過看視頻就能學新技能,這種‘類人’的學習能力,是革命性的變化。”

  “業內把AI智能水平分成了6級,最高級就是所謂的AGI(通用人工智能)。”一位千尋智能的技術負責人説,“現在大部分機器人還處於1到2級的水平。但我覺得,也許再等個5到10年,AGI就能實現,讓機器人幫忙洗衣做飯的未來指日可待。”

  7月29日,觀眾在傅利葉展區圍觀機器人跳舞。

  聚焦具身智能的企業大多很年輕,有的甚至剛成立一年。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提到,今年上半年,整個中國智能機器人相關行業的增長“至少在50%到100%”,發展快得驚人,“幾乎每天都有一款新的機器人發布”。

  一位曾參觀過世界多個人工智能相關展會的博主告訴我,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機器人展廳,更像一個來自未來的“賽博城市”。從電力巡檢的機器狗,到火場救援的消防機器人;從擂&賽上的機器拳擊手,到超市裏的機器收銀員。在這裡,你甚至可以讓機器人給你做理療康復,陪你打麻將,一起唱歌跳舞……

  7月29日,參觀者在和一款機器狗進行互動。

  “前幾年看展,好多還是PPT和概念圖。”這位博主感嘆,“今年不同了,看到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和落地的技術。科幻電影裏的場景正在變成現實。”

  數月前,網絡上時常會有關於機器人訓練時“闖禍”的段子,被人們調侃“家裏不亂的可以買一個回去添亂”。但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讓人們看到它們的成長。

  7月29日,參觀者在國家電網展區圍觀一款用於巡檢工作的機器狗。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人形機器人産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年)》預計,2040年到2045年,人形機器人實現工業場景和服務場景規模應用,整機市場規模達到約5千億元至1萬億元。

  結合中國強大的産業鏈、製造能力和豐富的應用場景,我們可以期待,5到10年後,當運動控制和情感交互技術更加成熟,可靠又實用的智能機器人走進尋常百姓家並非遙不可及。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