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看著身邊擁擠的人群
聽着耳邊高呼的加油聲
7月26日以來
第三次站在“村超”球場
敲鼓、吶喊的楊明剛
忍不住感慨
這項他熟悉的賽事
終於回來了!
圖為7月26日楊明剛敲着大鼓參加“村超”感恩重啟大巡游。受訪者供圖
楊明剛今年61歲
是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
古州鎮場壩社區的居民
兩年多來
“村超”持續紅火
已成為榕江乃至貴州的一張名片
7月26日,東門村足球隊球員陸金福(左一)在與扒王村足球隊的比賽中慶祝進球。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2025年貴州“村超”40強交叉賽在榕江“村超”足球場舉行。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2025年1月4日,人們在“村超村晚”活動中表演非遺節目“多耶”。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楊明剛的兒子楊光俊迪
也在“村超”中脫穎而出
成了“村超”球星
2023年,楊光俊迪所在的場壩村隊
是當年的“村超”季軍球隊
2024年,場壩村隊經過重組後
楊光俊迪成了龍泉井村隊的球員
2025年3月14日演員在貴州“村超”球場演唱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的侗族大歌配樂。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楊明剛的身份也從場壩村隊的領隊
變成了龍泉井村隊的領隊
他為兒子和球隊助威的方式
就是在比賽時
拉上自己買的直徑超過80厘米的大鼓
一邊擂鼓一邊吶喊
圖為楊明剛的兒子楊光俊迪在“村超”比賽中。受訪者供圖
作為最早在“村超”球場
擊鼓助威的人員之一
早在2023年
楊明剛就敲壞過一面大鼓
之後
他與拉拉隊員們一起湊錢買了第二面鼓
圖為7月24日楊明剛向記者介紹他收穫的新鼓。新華社記者羅羽攝
今年6月24日、28日
榕江連續遭遇特大洪水侵襲
縣城兩次被淹,損失慘重
位於縣城核心區的“村超”球場
也兩度被洪水吞沒
人工草皮損毀
塑膠跑道損壞
木質看&坍塌
遍地狼藉
拼版照片:上圖為7月25日在貴州榕江拍攝的災後重建後的“村超”球場(無人機照片);下圖為6月25日在貴州榕江拍攝的遭受洪水襲擊的“村超”球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楊明剛所在的場壩社區
是縣城受災最嚴重的區域之一
洪水來臨前
因自家通往二樓的樓道狹窄
大鼓無法通過
他便把放在一樓的大鼓
推到對面好友周保臣家二樓安置
再把兒子近年來參加比賽獲得的
證書、獎盃收好
這些東西
已成為他的精神寄託
圖為楊明剛在“村超”球場敲鼓助威。受訪者供圖
中學時期,楊明剛就開始踢球
經常參加學校比賽
中學畢業通過招考在縣裏工作後
他不時代表單位參加比賽
兒子楊光俊迪從小看他踢球
也受到了他的影響
圖為龍泉井村隊在“村超”球場合影。受訪者供圖
退休後
楊明剛不改對足球的熱愛
經常觀看縣裏舉行的各種比賽
2023年“村超”啟動以來
他更是將自己對足球的熱愛
寄託在了擂響的鼓聲裏
2023年6月23日拍攝的“村超”足球賽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在楊明剛看來
“村超”調動了榕江人的積極性
將大家緊緊凝聚在了一起
形成了“一座城、一群人、一條心”的精神力量
“‘村超’給榕江人帶來了更多的快樂
更好的經濟收益
更強的凝聚力
大家也把守護‘村超’
當成了義不容辭的責任!”
7月26日,人們涌向貴州“村超”球場一起跳民族舞蹈“多耶”(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6月的洪水,來勢洶洶
最高淹到了楊明剛家二樓近7米的位置
聞訊而來的
消防、應急、武警、民兵等全國救援力量
與榕江的幹部群眾一起
心連心、肩並肩,攜手戰鬥
據不完全統計
投入榕江的救援力量超3萬人
其中當地黨員幹部超1.8萬人
自發參與的群眾不計其數
圖為救援隊伍在榕江縣城清淤現場
圖為救援隊伍在榕江縣城進行衞生消殺
從救災到重建
大批“村超”球員、拉拉隊員、解説員等
都參與其中
圖為“村超”球星李發雄(左)和王香兵(右)在“村超”球場救災
楊明剛也加入了隊伍
清淤清障、運輸垃圾
哪有需要他就往哪跑
就像在“村超”球場助威一樣
當仁不讓
完成任務後
他把自己那面大鼓
從周保臣家二樓搬下來
清洗、晾曬
翹首盼望“村超”歸來
圖為7月24日楊明剛查看被洪水泡過的大鼓。新華社記者羅羽攝
7月26日,陽光燦爛
在重建一新的“村超”球場
以感恩為主題的
“村超”“超級星期六”
隆重啟幕
賽事邀請了救援人員、志願者、愛心人士等
加入感恩大巡游隊伍
接受榕江幹部群眾
乃至全國各地粉絲的熱烈歡呼
7月26日,人們在榕江“村超”球場觀看球賽(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有人説
榕江的抗洪救災和“村超”的感恩重啟
是“中國式團結”的生動詮釋
榕江人民通過感恩重啟、凝心聚力
堅定了發展的信心和底氣
7月26日,人們在貴州“村超”球場表演節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7月26日,人們在榕江“村超”球場拍攝巴喬與卡洛斯參加的“世界足球明星貴州行”啟動儀式。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生産生活恢復如常的楊明剛
當天拉着同樣從洪水中歸來的大鼓
參與了大巡游
7月27日和31日
他又帶着鼓到球場
為兒子和球隊加油助威
咚咚咚敲着戰鼓
他説:
“你看
榕江人的活力、自信和希望,
都回來了!”
記者:羅羽、倪遠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