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這些企業家關注的問題和你也有關係!

2016年09月03日 13:29:30 來源: 經濟日報

  馬雲:搭平臺促自由貿易

  作為B20工商界活動中小企業發展議題組組長,馬雲提出的“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簡稱eWTP),成為《B20政策建議報告》的中國主張。“eWTP是一個民間的、企業驅動的平臺,旨在助力所有中小企業、單個個體都能參與到全球經濟之中。”馬雲表示説。

  談及構建eWTP的出發點,馬雲説:“中小企業在解決就業等方面表現卓越,但並沒有太多機會參與到全球化中來。因此,要建立一個新機制,為中小企業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與舞臺。”

  如何讓佔比達80%的中小企業共用發展機遇,是全球經濟能否保持持續增長的一大挑戰。今年G20杭州峰會首次將“創新增長方式”列為重點議題。馬雲説:“eWTP也可以説是eroad,原來有絲綢之路,現在我們叫電子之路、電子之道。通過eroad,讓全世界中小企業、個人、年輕人自由地貿易。”

  馬雲理解的eWTP是,“消費者可以全球買、全球賣”。至于eWTP如何打造?馬雲表示還需要一個過程,“建立制度、設定遊戲規則,以及尋找共識、達成共識,都需要時間。我們想利用此次G20的機遇,正式把這個想法同與會人士溝通、分享”。

  今年3月份,阿里巴巴宣布2016財年電商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直逼沃爾瑪年度交易額。據介紹,沃爾瑪用220萬人、54年才成為世界第一零售平臺,而阿裏只用了8000人、13年就超越了這一體量。馬雲表示,這一切,都得益于阿裏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貿易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貿易變得更加順暢,更多的年輕人也找到了機會。

  馬雲認為,eWTP並不是協議,而是一個平臺,其宗旨是開放、透明、公平、便利,讓做生意越來越便利。在他的設想中,eWTP應該是企業驅動、政府加入、非政府組織和其他人參與的平臺。“eWTP應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一面鏡子,是WTO的有益補充,也是摧毀貿易保護主義的利器”。

  “當然,這一設想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WTO談判可能需要10年、20年一樣,這一構想真正實現,可能也需要幾十年甚至幾代人。”馬雲認為,這不是依靠某一家公司可以完成的工作,需要工商界、中小企業齊心協力。

  “年輕人”是馬雲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匯。他説:“中小企業是創新的根源,是創新的源泉。”如果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實現eWTP構想進程中,想辦法解決其中的困難,那麼這個世界還將會誕生更多偉大的公司。

  屠紅燕:加入全球為舞臺的“比賽”

  “萬事利”是中國絲綢的首個馳名商標。其實,萬事利並非“萬事順利”。從剛開始的代工,到産品和設計出口美國、日本、歐盟等海外市場,萬事利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跨境貿易投資的艱辛。

  在萬事利集團董事局主席屠紅燕看來,“中國企業有沒有話語權格外重要。”屠紅燕説,她參加過不少類似B20這樣的峰會,以前中國企業可能只是普通參會者,甚至只能被動“鼓掌”,現在可以靠自身的發聲贏得其他國家的掌聲。

  屠紅燕説,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代表的不僅是自己,更代表中國形象。此次,站在家門口的B20峰會講臺上,中國企業希望能站在全球高度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走出去”能有更公平、便利的政策環境。

  在一場以全球為舞臺的“比賽”中,企業最希望的是有一條公平的起跑線,有一個規則明確的“裁判員”。屠紅燕認為,在全球經濟共融共通的大趨勢下,加強多邊貿易體係有利于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和貿易壁壘,企業只有在全球貿易投資進程中遵循統一的遊戲規則,才能在公平、透明的政策環境中同臺競技,並進一步提升貿易流轉效率。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洞悉國際化布局的重要性,而一些實際問題也擺在面前:布局全球,硬體投入並不是最頭疼的,前期的磋商談判才是最漫長和最復雜的。

  “如果打破國際貿易投資領域的不合理桎梏,全球化的資源配置將進一步降低成本,促進貿易附加值提升和全球經濟增長,對貿易雙方來説是雙贏,對全球經濟來説是多贏的局面。”屠紅燕如是説。

  宗慶後:著力發展實體經濟

  在5年前的法國戛納B20峰會上,宗慶後建議“給實際創造就業機會的中小企業更多財政資源支援”。如今,在5年後的中國杭州B20峰會上,他的議題依然關乎就業:發展實體經濟,解決就業難題。

  “解決就業問題,首先要抓好實業,發展實體經濟。”宗慶後表示,當前,生産智能化、現代化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産業有望成為就業崗位蓄水池,但歸根結底,還是要提高第一二産業的收入。“只有實體經濟發展了,才能創造更多的崗位和需求”。

  近年來,中國政府深化改革、簡政放權、降低成本,極大地提振了實體經濟。宗慶後表示,這些措施有利于激發企業活力,有利于改善企業經營狀況,從而提升員工收入水準,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他還表示,拉動內需最大的潛力在中低收入者,所以要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工資水準,讓更多的低收入家庭轉為中等收入家庭。

  在促進就業的同時,他認為更應關注這一問題背後的區域發展不平衡現狀。目前,娃哈哈已經在國內建立了80多個生産基地。他認為,各層次勞動力集聚促進了東部經濟發展,但中西部的欠發達地區也不可忽視。

  宗慶後建議,加快東部地區傳統産業向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轉移,增加當地的就業機會。“如果把工廠遷過去,教育、文化、衛生等資源都會聚集,就業崗位自然就會增多。”此外,國家還應該制定相應的政策保障,鼓勵、引導他們到農村和小城鎮就業。讓勞動者擁有“自我造血”的功能,提高他們的收入和生活水準。

  宗慶後最後表示,G20峰會在杭州舉行,一定會讓世界更了解浙江、了解杭州,更了解這裏的企業,為各國企業與浙商、中國企業合作創造機會。

  陳宗年:打造企業自身創新體係

  “G20杭州峰會的舉辦,對杭州來説是很好的機會,企業將受益匪淺,更是我們公司全球化的新起點。”參加B20峰會貿易投資組會議的海康威視董事長陳宗年説。

  作為國內安防行業領軍品牌,今年上半年海康威視營收突破125億元,已成為全球視頻監控細分領域的頭號企業。經過多年摸索,陳宗年發現,技術性貿易壁壘正在成為發達國家限制市場準入的重要手段。尤其當前經濟增長乏力,一些國家貿易保護有抬頭趨勢。

  “封鎖技術有違全球一體化趨勢。”陳宗年表示,世界貿易投資的新問題是技術貿易受限制,如何打破全球技術貿易壁壘,需要世界各國達成一個共識,即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必須共建一個開放、公平的國際貿易市場。

  他表示,在此過程中,中國企業應當有所作為。首先,要通過管理水準的不斷提升,持續保持成本優勢;其次,要不斷創新,提高産品競爭力;最後,樹立品牌意識,走品牌化道路。

  關于創新,陳宗年認為,企業要打造自己的微觀創新體係,這個過程需要持續投入、不斷優化、持續改進。出身于技術研發隊伍,陳宗年對創新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創新必須解決三個問題:技術從哪裏來、技術如何快速走向市場、如何持續發展。創新需要研發、生産、供應鏈、銷售、人才、風控、投融資等全係列的支撐,只有這樣,才能走得穩,走得遠。

  陳宗年認為,無論是德國工業4.0,還是中國制造2025,核心均是“智能制造”。海康威視理解的智能制造有兩個層面:一是自身制造係統智能化,要成為先進智能制造標桿;二是讓企業成為向市場提供智能制造設備的供應商。

  “我對中國制造很有信心。”陳宗年説,G20杭州峰會是中國企業與世界一流企業同臺展示、交流學習的絕佳機會,也是找差距的絕佳機會。“雖然海康威視目前海外行銷比例還不到30%,但相信經過管理水準的提升,品牌道路的延伸,這一比例會不斷加大。”他説。

  張道才:構建技術和品牌高地

  歷經30多年的發展,浙江三花集團已成為一家全球化經營和布局的企業,其空調四通換向閥、電子膨脹閥銷量全球第一,近一半的銷售收入來自海外市場。

  此次,三花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張道才入選B20峰會就業議題組,並提出“創新就業”議題。他的創新就業觀包括兩方面:以科技創新促進企業升級,創造更高品質、更多數量的就業崗位;以培訓教育促進員工專業技能、文化素質的提升,適應更好、更多工作崗位的需要。

  具體而言,科技創新部分體現在生産方式的精益化、半自動化和自動化改造上,即“機器換人”,解放更多勞動力。作為浙江最早實行“機器換人”的企業之一,三花長期探索以創業和創新推動就業。

  “就業增長與科技創新,短期看、局部看是相互衝突的,但從長期看、全面看並不必然如此。”張道才説,通過科技創新創造更高品質、更多數量的就業崗位,是各方多贏、可持續的就業發展之路,也是企業要著力考慮並積極踐行的解決方案。

  “行業競爭,真正的王者是技術和品牌高地的構建。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可以贏得同行的佩服,但無法贏得他們的尊敬,要從行業的領先者成為行業的領導者,必須從‘成本領先’向‘技術領先’實現跨越。”張道才告訴記者。

  “‘機器換人’是時代大勢。”張道才認為,如果僅僅看到短期內“機器換人”讓一部分工人丟了飯碗,這無疑是狹隘的。據了解,在三花,被機器替代的許多人員不僅沒有被辭退,反而通過培訓後充實到公司新的業務板塊中。

  據悉,張道才也希望此次參會能為青年和婦女就業問題提供思路,“無論是立足中國,還是放眼全球,就業問題都備受關注”。

  據統計,2015年,全球未就業人口達到1.97億,比上一年增長近100萬。除了就業形勢嚴峻之外,青年與婦女在就業市場上更受挑戰,青年未就業率達到了13%,婦女繼續面臨參與工作、補償和角色轉換的挑戰。這些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階段。

  張道才透露,三花控股未來30年的産業發展定位是節能低碳和智能控制,將立足點定位于創新就業、提高就業品質這兩個關鍵性命題之上。“要吸引企業的參與,加大多樣化的培訓和教育,提高青年和婦女群體的就業能力。”

   1 2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小雨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15129268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