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近日稱,將力爭在“十五五”末打造“空天地海網”新型基礎設施和中國版全息數字地球,着力促進地礦、海洋、林草、地理信息等新質生産力增長點快速發展。
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司長馮文利&&,“十五五”末將構建2000米到1萬米多層次資源能源探測技術體系,構建中國特色的國土空間治理理論和技術支撐體系,增加林木新品種3000個。
據了解,按“十五五”國家科技規劃總體部署,自然資源部正牽頭編制“十五五”自然資源科技規劃和“十五五”海洋科技規劃。
“十五五”自然資源科技規劃將培育壯大地質與礦産、水土與空間、林草與生態、測繪與地理信息、海洋與極地五大專業領域新質生産力,打造深部採礦、韌性水網、林草培育、綠色低碳、數智應用等創新高點。
“十五五”海洋科技規劃將重點圍繞科技強國與海洋強國建設兩大戰略部署,聚焦海洋領域高水平安全和高質量發展重大需求,布局科技創新重點任務,着力構建全球海洋科技命運共同體,為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道路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十五五”期間,我國將加強自然資源原始創新和攻關,將梯次布局國家科技重大項目,接續實施“地質”“林草”等國家自然科學聯合基金,積極推動設立“海洋與國土”聯合基金,夯實有組織的基礎研究,加快標誌性成果産出和轉化應用。
同時,“十五五”期間,我國還將強化自然資源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構建産學研用一體化創新聯合體,打通“基礎研究—中試驗證—産業化”全鏈條,組織重大任務揭榜挂帥,支持地方發展和區域創新高地建設。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建設測試試驗平台,提升技術成果孵化、轉化和市場化服務。
“十四五”期間,我國面向深地、深海、極地等科技制高點,強化大裝備、大平台建設,重大標誌性成果不斷産出。組織實施首批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之一“深地”專項,接續實施“地礦”“林草”“海洋”等4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實施“地質”“林草”2個國家自然科學聯合基金。“珠峰測量”國産裝備擔綱、“夢想號”大洋鑽探船入列、秦嶺南極考察站崛起冰原,“三北工程”科技攻堅、超萬米科探井在塔裏木盆地勝利完鑽。
面向能源資源安全和海洋強國建設,強化原始創新、自主創新,國産關鍵技術裝備不斷提升。將高純石英礦設立為獨立礦種,快速突破提純除雜關鍵技術,實現了純度不低於99.998%高純石英礦的國內供給。“蛟龍”號、“奮鬥者”號、“雪龍”號開創“三船兩潛”北極科考新模式。
面向數字中國和美麗中國建設,強化綠色化、智能化業務轉型,科技支撐能力不斷凸顯。整合近7000座基準站資源,建成了基於北斗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一張網”,可提供厘米級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構建國土安全底線管控監測和國家重大戰略空間落地成效監測模型。“媽祖”系列海洋數值預報模式在“格美”“丹娜絲”等超強颱風來襲期間運行穩定,預報精度和時效較以前大幅提升。
此外,“十四五”期間,我國建有8個全國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3個國家科學數據中心、2個國家種質資源庫等國家級創新平台以及部級創新平台,組織自然資源、林草、地質等專項人才工程,知識密集、梯隊化、高層次人才體系逐漸形成。(記者 黃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