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聚焦丨“流量”更好變“留量” 小票根何以撬動大消費-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6 17:53:24
來源:新華社

財經聚焦丨“流量”更好變“留量” 小票根何以撬動大消費

字體:

  全運會觀賽之餘,觀眾在大灣區來場説走就走的城市漫步;四川省城市足球聯賽(“川超”)球迷在比賽後涌向當地特色美食店;上海演唱會散場後,觀眾憑票在咖啡店品嘗贈飲並小聚……

  近期,類似場景在多地頻頻上演。消費者在賽事或演出結束後,並不急着離開,而是沿着票根延伸的路徑繼續體驗城市,小小票根成為激活消費的“金鑰匙”。

  小小票根延伸消費鏈條

  不久前,從江西趕來觀看全運會賽事的程女士打卡了廣州多個地標,還特別游覽了廣州動物園,因為持賽事票觀眾可免門票入園。這趟廣東行,她因優惠政策省了不少錢。

  全運會期間,廣東共有100余家4A級以上景區推出憑票免票、折扣入園等政策。

11月20日,一名觀眾在全運會棒球比賽現場展示自己的票根。新華社記者霍思穎 攝

  受賽事活動、票根政策等提振,賽事舉辦地相關消費增長顯著。抖音生活數據顯示,全運會開幕首周,廣州、深圳餐飲消費同比均增長140%以上。

  “川超”同樣火熱。來自涼山的球迷羅偉隨隊到樂山“遠征”,一邊看球一邊品嘗本地甜皮鴨等特色美食。“我們不僅可以為自己的球隊吶喊助威,拿着門票還能打折,品嘗美味,游覽美景。”他説。

  據統計,“川超”分區賽期間,在一系列配套政策帶動下,樂山主城區接待游客44.21萬人次,同比增長24%。

“川超”樂山“味道非常隊”主場館外,“嘉州美市”人頭攢動。(受訪者供圖)

  11月,上海體育場舉辦多場五月天演唱會,其所在的上海市徐匯區推出“票根+”等多重優惠活動。除了餐廳、酒店、購物等場景支持不同程度的憑票折扣,區內部分餐廳、商店還相應延長了營業時間。

  體育賽事、演唱會、展會、熱門電影……各地以“票根經濟”為突破口,將一張張小小票根轉化為“全城消費通行證”。

  深圳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楚湘華説,消費者因一張門票來到城市,又順勢把消費延展到更多地點,城市生活的豐富度和消費體驗被票根串聯起來。

  多方共贏催熱“票根經濟”

  近期正在上映中的滬語電影《菜肉餛飩》,呈現了多種上海老字號美食,除了菜肉餛飩,還有光明牛奶、正廣和汽水、國際飯店蝴蝶酥等。

  上海阿姨王雙鳳和朋友看完電影,憑票根在附近的新雅食品天鑰橋路匯聯商廈店以折扣價格購買了半成品鮮肉薺菜餡和排骨年糕。“回家就給老伴燒一頓美味!”她笑着説。

上海市徐匯區一家餛飩店門口張貼的電影海報和憑票根打折信息(2025年11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陳愛平 攝

  專家認為,票根天然具備“時間+地點”雙重綁定效應,能精準聚集高意願消費群體,票根附帶的優惠權益帶動衍生需求,拉長消費鏈條,實現從引流到轉化的閉環。

  球迷跨城觀賽便是這種綁定效應的最佳寫照,成都球迷李先生跟隨球隊游覽了遂寧、廣安、南充、達州、巴中等地。

  而每場“川超”比賽結束,四川達州城區的多家“達縣米線”店就擠滿了顧客。一家“達縣米線”店老闆介紹説,球迷憑票根可以享受“球迷套餐”,品嘗當地特色米線,“比賽日客流量是平常的六七倍”。

11月8日,“川超專列”C4074次列車載着約1200名球迷從南充奔赴達州。(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説,各地正愈發重視“票根經濟”,讓賽事、演出與文旅消費形成自然延展。“票根經濟”利用需求價格彈性放大消費總量,激活交通、零售、住宿等多個鏈條,促成多方共贏,放大了整體經濟效益。

  讓“流量”更好變“留量”

  目前,“票根經濟”也面臨不少“成長的煩惱”,內容同質化、缺乏文化內涵、創新動力不足、政策協同不足等問題制約着“票根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發揮好票根作用,讓“流量”更好變“留量”,票根項目本身吸引力至關重要,豐富和優化內容供給是重中之重。

  暨南大學體育學院教授吳延年認為,“票根經濟”的核心是優質活動帶來的自然消費外延,建議各地持續聚焦打造優質內容,用高質量的演藝作品、有吸引力的體育賽事或展覽等留住消費者。

11月20日,游客在廣州一家餐廳內用餐,一旁的電視正轉播全運會比賽。新華社記者洪澤華 攝

  加強空間聯動、業態融合、區域協同,是更好發揮票根長尾效應的“催化劑”。

  在這方面,各地也正在進行一些積極探索。在大灣區,廣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實現了“憑全運會票證享公交、景區、餐飲聯動”;“川超”比賽期間,廣元市積極探索“體育+”融合發展新路徑;上海探索在演出、活動期間延長部分餐廳、商店運營時間,推出限時接駁巴士線路,將觀眾引流至多個商圈……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樓嘉軍建議,各地可結合自身産業結構和城市特性,創新“票根+”模式,將不同界別的商戶納入其中,形成具有辨識度的消費路徑;同時,推動跨城市票根互認,擴大消費半徑。

  技術賦能可進一步提高票根使用的便捷性和靈活性。全運會期間,觀眾可憑電子票根,在深圳灣體育中心免費體驗數百種新奇産品。

  西南財經大學消費經濟研究中心負責人葉胥建議,下一步,可結合電子票根,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偏好,強化業態整合的針對性,提升消費體驗,讓票根帶來的消費活力持續釋放。(記者洪澤華、陳愛平、胡旭)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