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生活方式叫“陪你去跑馬拉松”-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6 17:13:28
來源:新華網

有一種生活方式叫“陪你去跑馬拉松”

字體:

  新華社鄭州11月16日電(記者劉金輝)當60歲的王勤華在2025鄭州馬拉松的賽道上奔跑時,他的老伴兒正在河南博物院裏領略中原悠久的歷史文化,“我跑一座城,她逛一座城,完美!”王勤華滿臉驕傲。

  “這是我今年跑的第五個馬拉松,之前跑過香港、海南、天津、南京等地的馬拉松,下一站還要去曼谷跑,每次老伴兒都會跟着我。”王勤華説,這是他們退休之後找到的最快樂的生活方式。

  王勤華夫婦倆15日從老家山東單縣來到鄭州,領取比賽物料後,在鄭州的地標“大玉米”前拍了合影,晚上還品嘗了河南燴面。

  “我6年前開始跑步,原因是身體出了毛病,成了‘三高’人群,我便通過跑步來減重、降脂,兩年之後身體就好了。”王勤華説,他一週大概跑4次,一次4公里,“鍛煉要量力而行,就像跑馬拉松,不一定都跑完全程,畢竟年齡大了,能跑起來就行。”

  作為中國田徑協會認證的A類賽事,2025鄭州馬拉松16日上午開跑,來自天南海北的約25000名跑者齊聚鄭州,用腳步丈量這座古都。

  11月16日,參賽選手在比賽中起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與王勤華一起奔跑的還有來自武漢的大學生儂慶蕊,她與在石家莊讀書的男友來了一場“雙向奔赴”。“鄭州剛好在這兩座城市的中點,我們周五就坐高鐵過來了。”儂慶蕊一邊説,一邊幫男友整理號碼牌。

  在網上相戀,擁有共同的愛好——跑步,這對情侶已經是今年第三次通過馬拉松相聚在一起,攜手跑過的每一步、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他們愛情的見證。

  與儂慶蕊不同,鄭州跑友杜帥“背着”一大家人在奔跑,享受着另一種陪伴。杜帥比賽服的背後有8個大字,分別是他和7位至親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我的爸媽、姐姐姐夫、妹妹妹夫,還有老婆和我,他們不跑馬拉松,我帶着‘他們’一起跑。”杜帥哈哈大笑。

  11月16日,參賽選手奔跑在鄭州市人民路上。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熱愛奔跑的人臉上總是洋溢着笑容,“黎明腳步”發起人李曉拴在和一群“黎明使者”奔跑時更加開心。

  河南焦作市民李曉拴2007年4月在當地的網絡論壇上發了一個帖子:“別睡懶覺了,起來跑步吧,我叫你!”並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公布在網上。之後,便有無數個電話打來,請他提供“叫醒服務”。

  在他的帶領下,又有無數人成為“黎明使者”,每天清晨叫醒陌生人起來跑步。“好多人想早上鍛煉,卻起不來,更難堅持,我們打去的電話是叫醒,也是督促,好多人因此養成了晨跑的習慣。”李曉拴説。

  隨着通訊方式的多元化,“叫醒服務”也有了新的變化,各種“黎明腳步”微信群、跑團、協會組建起來,一起跑步、爬山、跑馬拉松成為大家交流的主題,“喚醒健康意識、推動全民健身”成為“黎明腳步”的宗旨和精神。

  11月16日,參賽選手奔跑在鄭州市紫荊山立交橋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18年過去了,今年58歲的李曉拴每天早上依然要打6個電話,叫醒電話那頭想晨跑的人。“只要有人需要,我就會堅持下去,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也許有一個人在千里甚至萬里之外叫你一起跑步,你就會多一份早起的勇氣。”李曉拴説。

  25000名參賽者也許有25000種生活方式,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叫奔跑,他們潛移默化地影響着身邊人動起來,或多或少,就像涓涓細流,不斷匯入全民健身、健康中國的“大海”中。

【糾錯】 【責任編輯:解冰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