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壯麗70年:獨龍族七十年實現兩次跨越
2019-05-03 09:08:19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邁上小康路生活變了樣(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來自一線的蹲點調研)

  得知要去獨龍江,記者心頭一緊。多年前,一場暴雨突如其來,引發山體塌方,曾讓記者的首次獨龍江之行戛然而止。

  這幾年,獨龍江的喜訊不時入耳:先是2014年公路隧道通車,再是去年整族脫貧。得知這兩件喜事,習近平總書記兩次給獨龍族鄉親回信,勉勵大家“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早日實現與全國其他兄弟民族一道過上小康生活的美好夢想”“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

  山鄉巨變,令記者既想一睹為快,又擔心路遠難行。

  從昆明出發,再攀高黎貢山,遠望雪山巍巍,蒼松連綿不絕。車行至海拔3000米的埡口處,便見獨龍江隧道。公路兩旁積雪雖高過人頭,但穿行6.68公里的隧道用時不足10分鐘。

  再向前行,一條碧玉般的江水在密林間時隱時現,記者懸著的心徹底放下,不由得哼起歌來:“美麗的獨龍江喲,我可愛的家鄉,處處鮮花開放,沐浴著溫暖的陽光……”

  有尊嚴地生活著

  “刻木結繩記事,鳥鳴花開辨時令。”新中國成立前,獨龍族生活處于原始狀態。1994平方公里的獨龍江鄉是其唯一聚居地,一年中約有半年時間因大雪封山而與外界隔絕。從一部拍攝于上世紀60年代的紀錄片中,仍可看到獨龍人“樹葉木片遮羞,岩洞樹洞作屋,過江靠溜索,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狀況。

  新中國成立後,獨龍族從原始社會邁入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跨越。孔志清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後來還擔任了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首任縣長。他在自述中説:世世代代被稱為“野人”的獨龍人,第一次能以本民族的意願稱呼自己,這意味著遭人侮辱、歧視的歷史結束了,獨龍人終于站起來了。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獨龍族的政治地位、政治權利得到了切實保障。這些年來,獨龍族不僅有了自己培養的鄉長、縣長、廳局級幹部,還有了本民族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

  獨龍江鄉鄉長孔玉才的感受很深切:“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説的,獨龍族人口不多,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平等的一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驕傲地、有尊嚴地生活著。”

  發展上了快車道

  “路,還是路,獨龍族能不能實現新跨越就在這條路上了。”坐在火塘邊,“老縣長”高德榮抿了一口包谷酒。

  獨龍人對路的期盼,雲南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董和春深有體會。1998年10月底,他曾跟隨雲南省委調研組進山。攀懸崖,蹚雪水,過獨木橋和藤篾吊橋,第三天才走到鄉裏,腿疼得邁不開步,上廁所都蹲不下去。“我從小長在無量山,爬坡上坎是一推門的事,但獨龍江的路是我這輩子走過最難走的。”董和春説。

  前後8天,一行人分兩個組探訪了10個村寨。老鄉長肯國清記得,除了加快公路建設,調研組還確定了“以草養畜,以畜換錢,以錢換糧”的發展思路,並作出退耕還林的重要決定,“這個政策太好了!刀耕火種一年下來,還得吃3個月救濟糧,退耕還林後每人補助300斤大米,從此不愁吃不飽了,林子也保住了。”

  調研組走後不到一年,96.2公里的獨龍江公路通車。通車前夕,雲南省委派出的民族工作隊進駐獨龍江,示范種植大棚蔬菜、引進黃山羊、修築鄉村公路、推廣實用技術等。時任工作隊副隊長的郭子孟回憶:“工作隊裏有傈僳、白、彝、普米、漢等多民族兄弟,任務是對獨龍族進行綜合幫扶。”

  對獨龍族的關愛幫扶,近年來力度進一步加大。2010年,雲南省在獨龍江鄉率先開展整村推進和整族幫扶,投資13.15億元,實施基礎設施、安居溫飽、特色産業等六大工程。其中,大部分投資被用于獨龍江公路改造提升和打通獨龍江隧道。

  2014年,獨龍江隧道打通,獨龍族發展上了快車道。曾在武警交通部隊服役的周勇,離開獨龍江快5年了,但為隧道貫通而奮鬥的每一天都終生難忘,“孩子如果問起我,這輩子幹了什麼事?我就回答,打通了獨龍江隧道。”

  新房住上喜洋洋

  在獨龍江鄉,記者沿江逆流而上到迪政當村,順流至馬庫村,只見綿綿青山,滿眼蒼翠,花木扶疏間,一幢幢漂亮的安居房沿江而立,一面面鮮艷的國旗迎風招展。

  66歲的肯玉珍,是獨龍江鄉家喻戶曉的“明星”,家住孔當村臘配村民小組。她是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會唱20多種獨龍調子。家裏兩層小樓、上下七間房,衛生間、廚房幹幹凈凈,冰箱、洗衣機、電視、音響一應俱全。

  肯玉珍和鄉親們的新房,凝聚著黃浦江兩岸人民的深情厚誼。從2010年起,上海市將獨龍族幫扶列入“十二五”滬滇合作的重要內容,籌資7200萬元。獨龍江鄉80%的旅遊文化特色村、21%的安居房建設資金,都來自于上海。

  從2012年起,上海市民宗局幹部錢小弟七進獨龍江。多次被困在路上的經歷,以及獨龍族群眾渴盼發展的眼神,都刻印在錢小弟腦海中。“在安居房建設中,我們每家每戶都要走到,如何設計、如何建造都聽取群眾意見。”

  為適應獨龍江的雨季,安居房全部採用了框架結構和實心磚砌墻體。“我們推進的5個特色旅遊村,已給當地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旅遊旺季,都一房難求嘞。”電話那頭,傳來錢小弟的笑聲。

  在獨龍江鄉政府辦公室,記者看到一份清單:珠海市荷包村資助50萬元,援建村級衛生室;姚基金資助100多萬元,援建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宿舍;力品深圳書友捐贈體育器材、書本文具,價值人民幣20萬元……

  八方支援,助力獨龍族群眾邁上小康路。2018年,獨龍江鄉生産總值同比增長38%以上;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122元,同比增長23%以上。

  當著記者的面,肯玉珍情不自禁唱了起來:“共産黨領導好,新房住上喜洋洋,獨龍人生活變了樣……”

  ■記者手記

  兩次跨越不尋常

  一個世代刀耕火種的民族,七十載歷經兩次跨越,踏入社會主義社會,實現整族脫貧,在人類與貧困鬥爭的歷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獨龍江已成為一個標誌,一種象徵。

  只有身臨獨龍江,才能體味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回信中飽含的深情牽挂和殷切囑托,才能聽懂“老縣長”高德榮在公路隧道打通時“萬年冰雪融化了”的感嘆,才能觸摸到當年民族工作隊隊員們在風雪中以命相搏的勇毅,才能掂量出“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諾言之重!

  淳樸的獨龍族人民是自強、感恩的。他們説:“感恩就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打掃好園子,教育好孩子,看管好林子,種植好菌子……一句話,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70年來,獨龍族人民一直在這樣做,將來一定會越做越好。

  新時代新起點,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相信獨龍族人民會不斷實現更多的夢想,有更大的作為,呈現出萬千氣象。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樂享“五一”假期
樂享“五一”假期
春風綠草暖洋洋 小長假裏樂融融
春風綠草暖洋洋 小長假裏樂融融
海南陵水:浪漫海島見證美麗愛情
海南陵水:浪漫海島見證美麗愛情
書香伴假期
書香伴假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60112444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