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滬蘇浙皖聚焦太湖綜合治理顯成效
2018-12-17 12:15:5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上海12月17日電(許東遠)“這是蒸餾水,這是太湖水,兩者放入試劑的顏色差不多,這説明氨氮的含量非常小。”在太湖檢驗船上,研究員向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部分全國人大代表現場檢驗當日從太湖裏抽取的水樣本。

  近日,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就“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主題,在無錫、蘇州、嘉興和湖州等地沿太湖展開實地視察。

  太湖流域地跨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總面積3.69萬平方公里。近年來,太湖流域水質型缺水和水環境惡化問題日趨嚴重,水污染已成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

  “關鍵是控源。”河海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超表示,控住污染源是太湖水綜合治理的重中之重,沿湖地區應該因地制宜,加強城市管網建設,將生態建設與水利防治相結合,建立太湖水治理長效機制。

  近年來,長三角三省一市積極推進多地生態協同保護,努力構建區域生態安全屏障。

  上海市青浦區正積極實施企業污水納管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畜禽養殖場污水有效治理、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河道綜合整治以及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等。目前,青西三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覆蓋率為96%,企業污水納管、畜禽養殖場全面有效治理已全覆蓋。

  江蘇省無錫市從2007年開始持續10年進行環境污染整治,關停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企業,化工企業數量從2007年2955家減少到2017年850家。通過藻水分離站,將打撈的藍藻轉化為藻肥,替代部分化肥和復合肥用于園林綠化及水稻、蔬菜種植。

  為了嚴防污染轉移擴散,2013年開始,浙江省嘉興市新豐鎮竹林村啟動轉型之路,拆豬舍、賣生豬,僅僅3年時間就完成了生豬存欄量從10萬頭到清零的巨大轉變。

  不養豬了農戶怎麼增收?竹林村發揮附近工業園區發達的優勢,介紹養殖戶進入企業工作。提供技術培訓和公益崗位相同步,推動服務業發展。經過2年努力,全村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23965元提升至2017年的29185元,村級集體可支配收入由250萬元提升至800萬元。原來的污染源成了生態園。

  在加強污染源治理的同時,2002年以來,太湖流域綜合治理開始實施“引江濟太”生態調水工程,將長江水引入太湖及流域河網,擴大引水規模、改善太湖水水質。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引江濟太”,主要太湖取水口水域的水質保持優良,藍藻密度有所減輕,通過太浦閘常年向下遊地區供水及望虞河東岸分流,滿足了下遊浙江省和上海市取水口用水需求,改善了杭嘉湖、陽澄淀泖等地區河網水質。

  根據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數據,2017年太湖總體水質為Ⅴ類。與2007年相比,氨氮下降71.8%,總氮下降31.9%。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壽子琪認為,當前長三角水環境治理協同共治的格局正在形成。太湖流域的綜合治理要在組織機制上進一步完善,太湖區域的取水用水中需要探索聯動機制,從源頭上進一步控制,實現監測數據的共用。

+1
【糾錯】 責任編輯: 程瑤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與時代同框”活動亮相京滬深三地
“與時代同框”活動亮相京滬深三地
中國科考隊在南極冰蓋發現藍冰機場選址區
中國科考隊在南極冰蓋發現藍冰機場選址區
中國兵馬俑展正式向新西蘭公眾開放
中國兵馬俑展正式向新西蘭公眾開放
山東高青:“鳥中熊貓”濕地過冬
山東高青:“鳥中熊貓”濕地過冬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0691123864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