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改革開放40年就業觀念之變:“鐵飯碗”不再“鐵”
2018-09-09 07:59:25 來源: 鄭州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就業觀念和就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主體性越來越強,選擇面越來越寬。本報記者 王 紅 文 丁友明 圖

  40年前,找個“鐵飯碗”,幾乎是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40年後,越來越多人放棄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穩定工作,投身自由擇業的海洋中劈波斬浪,追逐夢想。

  從“統包統配”到自由擇業

  “40年前,人們根本沒有自主擇業、自主就業的概念,在鄉村,青年們大多沒想過離開土地,人們都覺得守著田、種好地就是一輩子;而城裏的青年,就業也無非是兩種途徑,要麼‘接班’上崗,要麼大學畢業服從國家分配。”71歲的“老鄭州”郭先生多年從事勞動就業工作,談起改革開放前後人們就業觀念、就業狀況的變遷,感慨良多。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長期實行的是‘統包統配’,也就是國家根據計劃和需要統一安排就業,人們多重政工輕農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青年就業問題’調查結果顯示,當時青年人在評價職業時看中的是社會地位、社會意義,發揮個人才能和報酬反而排在後面。”郭先生表示,隨著時代發展,固定工制度阻礙了勞動力的流動,養成了職工的“鐵飯碗”意識,不利于勞動力資源的有效配置。為改變這一弊端,1986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國有企業勞動制度改革的“四項規定”,決定改革企業用工制度,規定國有企業招工一律實行合同制。這一改革確定了企業用人的主體地位,打破了企業職工能進不能出的限制。

  由于政策放寬,農村勞動力開始轉向城鎮。“那時有一個流行語叫‘民工潮’,形象地説明農村青年就業觀念的改變。”郭先生説,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高校畢業生就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學生們從“扎堆”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慢慢轉型,希望畢業後到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工作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年輕人中也開始有了“跳槽”。

  千方百計增加城鄉“飯碗”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有了就業才有收入,民生才會逐步改善,社會才會安定。改革開放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鄭州市始終把城鄉居民的“飯碗”問題當作重中之重。

  為了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再就業,鄭州市廣開渠道,針對不同的困難群體,開出不同的“藥方”:

  針對“4050”人員,大力開拓公益性崗位、提高再就業各項社保補貼;

  針對高校畢業生,啟動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提高就業見習補貼,發放求職補貼;針對農村勞動力,啟動“春風行動”,嚴打人力資源市場違規。

  無論哪類就業群體,沒有一技之長,就意味著就業難。為此,我市把職業技能培訓作為促進就業的重要環節:免費培訓就業困難群體;鼓勵職業技能院校定向培訓;農村勞動力享受職業技能培訓“一條龍”,不斷提高求職者的就業技能……

  有的放矢的就業扶持政策,有效促進了就業再就業。

  統計顯示,2002年至今,全市累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到213.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67.95萬人,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6.1億元,累計帶動就業39.1萬人。

  自主創業放飛人生夢想

  “我們現在就業之路很寬廣,無論是求職還是創業,可以有多重選擇。和父輩們不同,他們更看重‘安穩’,但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工作不僅僅是謀生,更重要的是實現自我價值!”談起畢業後的工作經歷,來自平頂山的馮守成信心滿滿,6年前,他從河南農業大學種植專業畢業後,沒有像大多數同學一樣奔著研究所、大企業去應聘,轉而回到鄉村開始了“務農”生涯。很快,借助專業知識、借助互聯網的力量,馮守成的有機農産品電子商務做得風生水起,又在鄭州設立了實體店和貨物配送中心。談及未來,馮守成目標清晰:“隨著消費升級,人們對食品安全和食品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並且,現在城市裏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有‘回歸田園’的想法,有機農産品的市場前景無限,我希望能再通過5年的積累,把自己的銷售網絡擴大到全國。”

  創業是就業之源。事實上,馮守成的夢想並不遙遠。為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2012年到2017年9月,全市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0億余元。針對最具創業活力的大中專畢業生,人社部門還與教育部門聯手合作,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針對高校畢業生創業不同階段的需求,優先安排優質培訓資源,使每一個有創業意願和培訓需求的畢業生都有機會獲得創業培訓。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完成創業培訓22276人,佔全年3萬人目標任務的74.2%;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9億元,佔全年7.8億元目標任務的50%。

  好政策激發新活力。近年來,隨著簡政放權的逐步推進,係統完備的就業創業生態鏈正在延展、成熟。小到眾創空間,大到創業孵化“航母”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一粒粒滿載希望的種子生根發芽。創新創業不僅解決了勞動者自身就業的問題,也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釋放出就業的“倍增效應”。

  在營造起濃厚的創業氛圍的同時,鄭州市又集中力量,將全方位多層次的創業政策落到實處。全市共認定各類創業孵化園(孵化平臺)32家,在孵創業實體1319戶,帶動就業10495人;提高融資力度,將個人創業擔保貸款額度由10萬元提高至30萬元,初始創業幫扶補貼由1000元逐步提高到 10000元,上半年共有954名創業者獲得資金支援,帶動及吸納就業0.9萬人。

  為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鄭州在全省率先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補貼政策,在市區建立農民工創業園區:新鄭市孟莊鎮農民創業園、鄭東新區金光農民花卉創業園被認定為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區,新密市殘疾農民王惠敏創辦的正鑫種植專業合作社被認定為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項目……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計有3.53萬名農民工返鄉創業,創辦企業2.08萬家,帶動就業9.73萬人。

+1
【糾錯】 責任編輯: 唐斕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小豬運動會“萌”趣橫生
小豬運動會“萌”趣橫生
河北遵化:核桃收獲忙
河北遵化:核桃收獲忙
貴州黔西:白露將至秋管忙
貴州黔西:白露將至秋管忙
張掖丹霞地貌 七彩繽紛世界
張掖丹霞地貌 七彩繽紛世界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6112340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