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傳媒在線 > 首屏右欄(嵌幀) > 新華社名記者 > 顧錢江

 



  顧錢江,新華社對外部經濟采編室副主任。

  1996年自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因緣際會,進入新華社對外部,邁入新聞之門。先由文化報道開始,又陸續涉足港&報道、時政報道和經濟報道,亦做過數年編輯工作,嘗試了新聞報道領域的多種可能性,終於選定財經報道為專攻方向。目前,所從事的專業報道領域為金融和宏觀經濟。

  在近9年的新聞從業經歷中,參加過香港澳門回歸、世界華商大會、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等重大報道,曾4次報道全國"兩會",4次赴寶島台灣駐點採訪。所寫報道獲得過新華社優秀新聞作品獎、三峽工程"大江截流好新聞"獎、全國政協好新聞獎等獎項。

  2002年,獲得《財經》雜誌獎學金,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接受財經報道的專業訓練,獲益良多。

  真正的新聞記者至少有如下特徵:理想主義者,深切關懷社會,對周遭的變化極為敏感,有熾熱的感情但又保持冷靜。而財經記者面對的挑戰性可能更大--需要同時具備足夠的財經專業知識,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高超的新聞采寫能力。
 
新華社記者顧錢江

  真正的新聞記者至少有如下特徵:理想主義者,深切關懷社會,對周遭的變化極為敏感,有熾熱的感情但又保持冷靜。而財經記者面對的挑戰性可能更大——需要同時具備足夠的財經專業知識,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高超的新聞采寫能力。

  一直認為,職業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做新聞記者的迷人之處在於:你可以和各色人等接觸,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百姓,都是你探究事實的被採訪對象;因為工作的緣故,你要到各地去旅行,於是見識到風土民情與人間百態。對短暫的人生而言,如此成倍地增加人生體驗,顯然是件很划算的事。
 
  影 集  
  2009年作品 更多...
  2008年作品 更多...
奧運落幕 中國翻開新的一頁
和平、友愛與希望之火照亮中國地震災區
何振梁看奧運:中國人振奮精神的新起點
柳斌傑:中國對外媒開放的大門不會在奧運會後關閉
  2007年作品 更多...
中共首次強調在初次分配中體現公平以遏制貧富差距
“和諧”已成為廣受中國各階層歡迎的詞彙
特稿:嚴峻洪災現場檢驗中共執政能力
林毅夫:中國經濟成就為亞行轉型提供“動力”
  2006年作品 更多...
商務部:中俄經貿合作在四大領域具有廣闊前景
人民幣匯率首度升至8.01&& 浮現更大靈活性
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理應是香港法制生活重要部分
經濟觀察:人民幣匯率逼近8.02關口
  2005年作品 更多...
特稿:人民幣匯率彈性漸強 市場化改革將更深化
"金融生態"將成未來中國金融發展一大關鍵詞
中美財金班底"集體對話"
人民幣匯率呈現"雙向波動、更具彈性"新特徵
新人民幣匯率制:從盯住單一美元到參考貨幣籃子

  2005年以前作品 更多...
今年兩會將不再熱衷於預測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
回眸2004:擘劃中國未來政治發展進程的一年
“客戶都來了, 我們不能不來”:台灣中介服務業搶攤大陸
&&推手 秀麗江南成世界矚目新“硅谷”

  評 論 更多...
"十一五"期間中國發展模式將發生嬗變
中國匯率改革不會因外部壓力而作"城下之盟"
5月18日:令預言人民幣升值者難堪的一天
回眸2004:擘劃中國未來政治發展進程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