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傳媒在線 > 新華社名記者 > 顧錢江 > 2008年作品

 



  顧錢江,新華社對外部經濟采編室副主任。

  1996年自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因緣際會,進入新華社對外部,邁入新聞之門。先由文化報道開始,又陸續涉足港&報道、時政報道和經濟報道,亦做過數年編輯工作,嘗試了新聞報道領域的多種可能性,終於選定財經報道為專攻方向。目前,所從事的專業報道領域為金融和宏觀經濟。

  在近9年的新聞從業經歷中,參加過香港澳門回歸、世界華商大會、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等重大報道,曾4次報道全國"兩會",4次赴寶島台灣駐點採訪。所寫報道獲得過新華社優秀新聞作品獎、三峽工程"大江截流好新聞"獎、全國政協好新聞獎等獎項。

  2002年,獲得《財經》雜誌獎學金,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接受財經報道的專業訓練,獲益良多。

  真正的新聞記者至少有如下特徵:理想主義者,深切關懷社會,對周遭的變化極為敏感,有熾熱的感情但又保持冷靜。而財經記者面對的挑戰性可能更大--需要同時具備足夠的財經專業知識,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高超的新聞采寫能力。

  2008年以前作品 ..

奧運落幕 中國翻開新的一頁
和平、友愛與希望之火照亮中國地震災區
何振梁看奧運:中國人振奮精神的新起點
柳斌傑:中國對外媒開放的大門不會在奧運會後關閉
不怕“挑刺”——中國通過奧運會提升公關技能
西藏計劃2009年初對珠穆朗瑪峰進行垃圾清掃
中國努力撫慰地震災區父母“喪子之痛”
特稿:見證者講述拉薩暴力事件後百日之變
評論:逝者,走好!中國,堅強!
與死神賽跑:中國空前透明抗擊汶川大地震

中國學者:“印度經驗”給中國發展提供寶貴借鑒
政府轉型糾正“市場失靈” 中國求解公共服務短缺新難題
專家透視國務院機構改革亮點:不讓政府"缺位""越位"
中國物價漲幅2月再衝高 全年走勢仍然審慎樂觀
兩會聚焦:通脹壓力折射經濟發展的“中國現象”
俞敏洪委員:做教育是我一生的願望和興趣
經濟界官員和專家:要堅定不移地防止明顯通脹
更加清晰的"草根關注"--中國兩會透露出的民主訊息
特稿:兩會媒體大戰 中外媒體“拭目以待”奧運中國
“審慎應對,危中有機”——知名經濟學家透視美國經濟放緩對中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