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北京市分行:以金融創新之力 激活城市更新新引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08 15:41:47
來源:新華網

建行北京市分行:以金融創新之力 激活城市更新新引擎

字體:

在首都城市發展的進程中,城市更新作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關鍵舉措,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推進。在這一過程中,建行北京市分行作為國有金融的主力軍,憑藉其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創新的金融産品以及深度的政企合作,為北京的城市建設與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創新金融模式 引領城市更新風氣之先

2022年3月,建行北京市分行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以“跨入生態做金融”的先進理念,發起並組建了北京城市更新聯盟,擔任首屆及第二屆輪值主席單位,聯合多家知名企業共同推動城市更新發展。通過聯盟&&,建行北京市分行與成員單位共同策劃方案、孵化項目、實施建設、組織運營,形成了覆蓋全産業鏈條、全生命周期的差異化服務。

這種服務模式不僅提升了城市更新項目的實施效率和質量,也為建行北京市分行在城市更新領域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實現了北京地區商業銀行的多個“首家”和“首創”。2021年,該行成為首家向北京市住建委提交《建設銀行城市更新行動綜合服務方案》的金融機構,展現了其在城市更新領域的專業能力和前瞻視野。隨後,作為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與市政府主管部門就城市更新簽署合作協議的金融機構,與市住建委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城市更新領域的領先地位。此外,建行北京市分行還是首家攜手住建部科技與産業化發展中心,開展綠色金融支持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創新試點項目的單位,為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貢獻了金融力量。

深化政企合作 共築城市美好未來

作為輪值主席單位,建行北京市分行與政府部門和聯盟成員單位緊密合作,在市、區、街道三個層面均實現了優先對接需求、優先對接主體、提前設計融資方案。這種深度的政企合作模式,不僅為城市更新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也進一步拓展了城市更新的邊界。

適老化和無障礙設施建設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建行北京市分行在聯盟&&積極推進建行“城市更新+養老”模式,打造一站式養老解決方案,持續做好多渠道適老化改造,創新信貸品種,加強投貸、表內外聯動,加大對養老産業支持力度,助力養老金融發展。不斷加強綠色金融支持城市綠色更新,建行北京市分行持續深化與住建部科技與産業化發展中心合作,探索超低能耗建築、裝配式建築等類型項目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推動完善政策標準,逐步將綠色建築全領域納入金融支持範圍,增強綠色金融供給能力。作為北京城市更新周的線上&&方,建行北京市分行上線的北京城市更新地圖已納入北京城市更新項目130個,包含中糧大悅城、華潤萬象城、中海環宇薈等消費場景項目超過50個,持續點燃首都消費熱情。

截至目前,建行北京市分行已累計貸款支持北京市城市更新項目超200個,投放超800億元,支持核心區申請式退租超2,500戶,修繕超1,000戶;老舊危舊小區改造超200萬平方米,老舊低效商業設施改造超140萬平方米,老舊低效廠房園區改造超800萬平方米,市場佔比超過40%。

打造標杆項目 展現金融賦能實力

CCB建融家園南禮士路店裝修改造項目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南禮士路乙3號,原為北京建築工業印刷廠車間,建造於1976年。面對建築能耗高、空間利用率低、設施老化等問題,建行充分發揮集團優勢,通過金融支持,以住建部“好房子”建造標準推動了項目的全面改造。改造後的南禮士路店不僅成為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典範,還成功盤活了城市存量資源,促進了城市功能的完善與提升。該項目在規劃設計上獨具匠心,以“工業記憶煥新·人居未來共生”為主題,通過功能重組與空間活化,將低效工業廠房轉變為集居住、社交、健身、閱讀、共享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租賃社區。項目推出的6種戶型共264套居住空間,滿足了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同時,項目還採用了裝配式裝修、光伏發電等先進技術,實現了綠色低碳與技術創新的目標。裝配式裝修技術的應用,不僅縮短了工期,還減少了建築垃圾的産生;光伏發電系統的引入,則大幅降低了項目的綜合能耗。

像這樣的項目還有很多。建行北京市分行將城市更新與金融服務相結合,以項目經營權作為融資標的,以未來經營收入作為還款來源,採用産權方母公司擔保+應收租金質押的方式支持北苑天街項目的裝修改造,支持以城市更新帶動商圈升級,恢復和擴大消費;協同子公司,與菜市口西片區項目實施主體聯合創新“促整院”模式,院落租賃價值提升2倍,該項目獲評2022年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

未來,建行北京市分行將繼續秉承“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理念,深化在城市更新領域的探索與實踐。一方面,該行將進一步優化金融産品和服務模式,為城市更新項目提供更加全面、專業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該行還將加強與政府、企業等各方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城市更新事業的蓬勃發展,為首都北京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柴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