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集團軍某旅運輸連探索運用“三互”組訓模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9 10:28:26
來源:解放軍報

第72集團軍某旅運輸連探索運用“三互”組訓模式

字體:

  劉華山 朱昊崟 張宸銘

  “全員及格”“優秀率大幅提升”……前不久,拿到最新一期駕駛專業考核成績單,第72集團軍某旅運輸連朱指導員喜上眉梢。這次考核,以往排名靠後的幾個班進步幅度大,帶動連隊整體成績提升。

  “這充分證明,連隊推出的‘三互’組訓模式效果明顯。”朱指導員向筆者介紹,“三互”組訓模式即“互點將、互示範、互講評”,打破了以往集中資源組訓的模式,實現訓練資源共享,促進了集體進步。

  此前有一次,旅隊組織共同課目考評。為取得好成績,連隊集中訓練骨幹組成“尖兵小組”,傾斜訓練資源,試圖打造樣板、做好示範。但一段時間下來,“尖兵小組”的示範帶動效果非但不明顯,還影響了整體成績。

  復盤剖析時,有班長坦言,骨幹都抽走了,重難點課目組訓人手根本不夠,顧頭顧不了尾;有戰士反饋,骨幹經常不在班裏,大家的訓練在低水平徘徊;也有新兵直言,高難度駕駛課目沒有經驗豐富的教練指導,心裏有些犯怵……

  “樣板示範代替不了手把手指導,説到底還是沒有發揮好訓練尖子的輻射帶動作用。”認真聽取官兵意見,朱指導員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一花獨放不是春,應該讓訓練尖子回到崗位發揮酵母作用,帶動集體‘百花齊放’。”

  很快,該連黨支部針對試點中暴露出的問題癥結,研究決定探索“三互”組訓模式:“互點將”,引導新駕駛員根據自身短板弱項在全連範圍互相“點”師傅,讓優質教學資源惠及各班;“互示範”,組織優秀駕駛員輪流到各班巡迴示教,讓先進經驗集體共享;“互講評”,訓練中推行跨班排交叉觀摩、集體會診,在互評互學中發現問題、補短強能。

  資源撒下去,“酵母”活起來。“三互”組訓模式,激活了連隊訓練的“一池春水”。

  訓練場上,上等兵邱原正跟着“點”的師傅——高級駕駛員龍開峰,認真練習倒庫移位。龍開峰一邊幫他校正方向盤,一邊告訴他:“如今大家可以互相取長補短,你有不懂的隨時問我。”

  沙盤旁,幾個班的戰士湊在一起,討論優化“圓形錯位障礙”通過流程。看著這個新老混編的小組,中士雷葉鑫感慨:“這樣練一遍,頂過去自己悶頭練三遍。”

  學習室內,班長顏廷浩把用VR模擬器練習駕駛的竅門拆解成口訣,傳授給全連教練員。“以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想藏着點絕活。現在教案共享,反倒逼着自己不斷琢磨新技術。”顏廷浩笑着説。

  在此基礎上,連隊還為每名官兵建立了“成長雙檔案”:一份是“個人訓練成長檔案”,詳細記錄官兵每個課目成績的進步情況;另一份是“帶教成效檔案”,記錄教練員所幫帶學員的進步情況,以及推廣的訓練方法。

  “這兩份檔案,把個人成長和集體進步緊緊捆綁在了一起。”教練班長、二級上士杜宇説,“如今,教練班長的帶教成果,所結對學員或班組的進步幅度,都會按權重計算,在評功評獎、軍士選晉等時候體現。幹好幹壞,大傢伙兒都看著呢!”

  近日,一次夜間對抗訓練悄然打響。收到“運輸線遭電磁干擾”特情,該連骨幹迅速前出對抗掩護,由新駕駛員組成的預備隊靈活運用簡易通信手段保持信息通暢,成功將物資送達指定地域。

  復盤總結時,朱指導員告訴大家:“事實證明,一把鋼刀能否銳不可當,不僅要看‘刀尖’是否鋒利,也要看‘刀身’淬火質量。戰鬥力建設也是如此,集體硬才是真過硬!”

【糾錯】 【責任編輯:王碧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