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調查丨暗中收費、捆綁售險、無法出票……小心山寨訂票App陷阱!-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8 10:54:52
來源:新華網

新華調查丨暗中收費、捆綁售險、無法出票……小心山寨訂票App陷阱!

字體:

  新華社天津10月8日電 題:暗中收費、捆綁售險、無法出票……小心山寨訂票App陷阱!

  新華社記者張宇琪、馬博文

  國慶中秋長假期間,旅客出行需求旺盛。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山寨訂票軟體近期“活躍”起來——它們與官方&&界面、標誌相似,卻暗中收取額外服務費,強制捆綁銷售保險;一些軟體存在無法出票、退款難等風險,讓旅客蒙受經濟損失。

  這些軟體有何套路?存在哪些風險?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訂票軟體現“李鬼”

  天津的閆大媽剛退休,想多去看看世界,不料在出行購票第一步就遭遇了陷阱。“我下載了應用商店推薦的第一個買票軟體,票價跟女兒查詢的並不一樣。”閆大媽説,“我費了好大勁兒才發現其中的貓膩,原來下載的不是正版App,而且這個軟體還自動勾選了保險費用。”

  近期,一些山寨訂票軟體,趁着客流高峰“活躍”起來,普通用戶一時難以辨別是“李逵”還是“李鬼”,老年旅客也成為受影響更多的群體。

  在手機應用商店輸入“高鐵”“火車票”等關鍵詞後,出現的一些App與官方&&“鐵路12306”標誌相似。記者隨機下載多款此類“高倣”訂票軟體,發現其界面設計、功能排布甚至色調風格,都與“鐵路12306”官方App如出一轍。

  7月,江蘇一名男子在下載山寨版訂票軟體後,點擊內嵌的廣告鏈結,並在後續頁面中按照提示填寫個人身份信息和銀行卡號,導致銀行卡被迅速盜刷。

  山寨訂票軟體不僅讓消費者蒙受經濟損失,用戶的手機號、行程信息等也存在洩露風險。

  記者嘗試在一款軟體上訂票,在未完成支付退出登錄的數分鐘內,接連收到幾條催促付款短信,並接到自稱“客服”的來電,聲稱“票源緊張,請盡快完成支付,以免耽誤行程”。

  在“黑貓投訴”&&,記者檢索“訂票App”“虛假訂票軟體”等關鍵詞,發現相關投訴有上千條,多數涉及捆綁收費、需強制觀看廣告、無法出票等問題。

  存在哪些套路和風險?

  進入實際訂票環節,種種“套路”接連浮現。

  在一款訂票軟體中,用戶必須觀看長達30秒的廣告方可繼續購票,關閉廣告按鈕顏色與背景接近,不易察覺。記者發現,這些廣告五花八門,有的是正常的購物鏈結,有的是線上非正規投保App,有的甚至是小額貸非法鏈結。

  在部分&&,關閉廣告後,系統進一步提示需支付每張車票10至20元不等的“快速出票費”,否則可能“出票失敗”,從而誤導消費者付費。

  在一款訂票助手軟體上,&&“悄悄”勾選“優選座位”“極速出票”等付費服務選項,導致消費者不經意間額外支付費用。有的App甚至將“優選座位”和“出行保險”等額外服務直接納入車票的“一口價”中,且很難甚至無法取消勾選額外服務。

  一些軟體無法實際出票,乘客也面臨退款難、維權難的問題。

  臨時出行買不到票的王越女士,下載了應用商城中一款訂票App,在支付環節卻被自動加上“出票服務費”。“我加價30元搶去杭州的車票,付款後卻提示出票失敗,但搶票加價的錢卻一直不返還。詢問電話客服,對方卻總是來回説套話搪塞我。”王越説。

  記者注意到,在用戶投訴量較大的情況下,一些倣冒訂票軟體仍能在應用商店中正常下載。部分山寨App會在上架後刷下載量、評分及評論,更具迷惑性。

  多方聯動,守護購票安全

  天津社會科學院政府治理和公共政策評估研究所副所長段威&&,山寨訂票App擾亂票務市場秩序,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可能引發個人信息洩露、電信網絡詐騙等社會問題。這些亂象不僅會損害旅客的切身利益,還會埋下法律風險隱患。

  此外,天津行通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洋説,未經授權倣冒正版軟體的圖標和界面,不僅涉嫌侵犯著作權,還可能構成假冒註冊商標;強制搭售保險或收取額外費用,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若無資質從事票務代理甚至詐騙,可能觸及非法經營或詐騙等刑事責任。

  段威&&,真正堵住漏洞,必須推動制度、監管與行業責任的全面升級。“打擊治理山寨訂票App,應形成以監管部門為主導,&&守責、行業自律與消費者警覺共同組成的治理合力。”

  從源頭入手,應用商店必須強化票務類App的備案和上線標準,嚴格雙審制度,對可疑倣冒産品發現即下架。

  楊洋建議,官方購票渠道可在應用中明顯標識“12306官方”,並針對老年群體設計直觀易懂的防偽提示。“加強宣傳教育,普及識別山寨App的方法,並建立便捷的舉報機制,對積極舉報的用戶給予獎勵,引導消費者主動識別並遠離山寨軟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已明確禁止混淆行為,《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也明確了倣冒混淆、虛假宣傳等傳統不正當競爭行為在網絡環境下的新表現形式,專家&&,應進一步從法理和執法實踐上提升違法成本。

  在打擊山寨訂票App的過程中,僅依靠單一部門難以形成有效震懾。段威認為,市場監管、網信、公安等部門可形成聯動,實現線索共享,更快鎖定違法行為,形成合力打擊。法規和技術需同步施治,切斷不法之源。

  此外,警方也提醒,下載手機應用,務必通過官方認證的應用商店或官方網站,切勿點擊不明鏈結或掃描來源不明的二維碼。消費者也要幫助家中老人識別正規應用,提升防詐意識。

【糾錯】 【責任編輯:薛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