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巴以衝突兩周年:中東亂局的困境與前路-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0/07 21:55:38
來源:新華社

新一輪巴以衝突兩周年:中東亂局的困境與前路

字體:

  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與以色列6日起在埃及城市沙姆沙伊赫進行新一輪加沙停火談判。對於停火前景,加沙民眾中,有人抱持謹慎樂觀,有人心生厭倦懷疑。

  新一輪巴以衝突延宕已兩年,造成前所未有人道災難,擊穿人類良知底線。在以色列的一意孤行和美國對以的偏袒縱容下,加沙戰火不斷外溢,中東地區持續動蕩,人道危機牽動全球,引發國際社會對完善現行國際機制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深刻思考。

  停火談判首日氛圍“積極”

  哈馬斯與以色列的新一輪加沙停火談判以間接方式進行,由埃及和卡塔爾作為調解人主持。卡塔爾半島電視台7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説,哈馬斯與調解人確定了本輪停火談判的路線圖和機制,首日談判在“積極氛圍”中結束,7日晚些時候將繼續談判。

  據埃及開羅新聞電視台報道,以色列與哈馬斯此次談判重點是為可能進行的以被扣押人員和巴囚犯交換“打好基礎”。埃及與卡塔爾的調解人正積極與以色列和哈馬斯代表團合作,以建立一項釋放所有被扣押人員的機制。

  歷經兩年流離、飢餓、恐懼與不安的加沙民眾希望停火盡快到來。身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奧拉·朱達對媒體&&:“我們失去了一切——遭受屈辱,失去親人、家園和財産,我們希望能實現停火、結束戰爭。”

  2025年9月8日,加沙城一座高層建築遭以色列軍隊空襲後升起濃煙,民眾紛紛躲避。新華社發(裏澤克·阿卜杜勒賈瓦德攝)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呼籲各方把握機遇,終結加沙衝突。“實現持久停火並建立可信的政治進程,是阻止更多流血事件、鋪就和平道路的關鍵。”

  衝突爆發兩周年之際,多國民眾持續舉行聲援巴勒斯坦的游行活動。4日,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國、英國、愛爾蘭的多個城市,數十萬人走上街頭,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釋放向加沙地帶運送人道主義物資的“全球堅韌船隊”人員。

  2025年10月4日,在意大利羅馬,聲援巴勒斯坦的游行隊伍向鬥獸場行進,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釋放“全球堅韌船隊”人員。新華社記者 李京 攝

  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約7萬人向市中心行進,高呼“加沙,你並不孤單”“為巴勒斯坦爭取自由”等口號。在法國巴黎,上千人聚集在共和國廣場,揮舞“加沙遭到種族滅絕”“停止武裝以色列”等標語。

  “在道德上、政治上、法律上都不可容忍”

  9月26日的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出現戲劇性一幕: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走上聯大講&準備發言時,許多會員國代表紛紛起身退場,不少人徑直從內塔尼亞胡面前走開,代表席頓時空空蕩蕩。

  2025年9月26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第8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發言,眾多聯合國會員國代表退場抗議。新華社記者 李睿 攝

  代表們的集體離席是對以色列在加沙地帶暴行的抗議。持續的戰火給加沙民眾帶來深重苦難:據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衞生部門統計,過去兩年,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造成超過6.7萬巴勒斯坦人死亡、逾16.9萬人受傷。

  持續戰事令加沙地帶面臨嚴峻人道主義危機。據聯合國機構估算,加沙地帶約90%的人口(約190萬人)在本輪巴以衝突中流離失所。此外,因以色列的全面封鎖,加沙地帶還有超過50萬人處於飢餓之中。

  2025年9月18日,在加沙城以西的沿海公路上,人們運載着生活用品,匯入人潮向南撤離。新華社發(裏澤克·阿卜杜勒賈瓦德攝)

  聯合國巴勒斯坦被佔領土(包括東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問題獨立國際調查委員會上月發布報告,認定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犯下種族滅絕罪行。古特雷斯説,以色列的行為“在道德上、政治上、法律上都不可容忍”。

  近兩年來,加沙戰火在中東多地外溢蔓延。以色列對也門、黎巴嫩、敘利亞、伊朗、卡塔爾等國實施軍事打擊,侵犯多國主權,破壞地區安全,國際社會對此強烈譴責。

  這是2025年6月19日在德黑蘭拍攝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廣播電視台大樓遭以色列襲擊後的場景。新華社發

  以色列在戰爭中也付出巨大代價。多戰線的軍事行動讓以色列國力消耗、經濟承壓並深陷安全困境。國內反戰情緒漸漲,國際上日益陷入孤立,以政府正面臨巨大內外壓力。

  “服務美以共同利益、維護美國霸權”

  此輪巴以衝突持續之久、災難之重,引起國際社會深切憂慮。國際社會不斷敦促停火止戰,以色列仍然一意孤行。在加沙展開軍事行動的同時,以方近期還批准在約旦河西岸“E1區”建設定居點計劃,嚴重衝擊巴勒斯坦領土連貫性,損害巴勒斯坦建國基礎。以色列的種種行徑背後,是美國的縱容撐腰。

  2025年10月4日,人們在耶路撒冷參加游行集會,要求以色列政府迅速在加沙地帶實現停火。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以色列區域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主管羅埃·基布裏克説,以色列歷來奉行“絕對安全”的國家政策,試圖以軍事手段消除一切“外部威脅”。以色列《國土報》分析文章説,在加沙衝突中,內塔尼亞胡試圖通過延長戰事來確保極右翼政黨繼續留在執政聯盟,從而為其執政“續命”。

  在本輪衝突中,美國在軍事上持續向以色列輸送武器,外交上屢屢在聯合國安理會動用一票否決權“庇護”以色列。特朗普政府最近就結束加沙衝突提出的“20點計劃”也未改變偏袒以方的立場。據美國阿克西奧斯新聞網站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這一方案在內容上“利好”以方。

  美國長期偏袒以色列既有出於國內政治的考量,更是因為美國將以色列視作維護其地區利益的戰略支點。埃及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穆罕默德·易卜拉欣·達維裏説,美國欲讓以色列成為中東事務的支配者,從而服務美以共同利益、維護美國霸權。

  加拿大羅亞爾山學院社會學教授穆罕納德·艾亞什認為,美國要靠以色列來掌控中東地區的安全秩序,並通過以軍行動來“測試和營銷”美國武器,其終極目的是通過美以同盟來維持美國“正在衰落的全球霸權”。

  “確保政策方案具有‘全球合法性’”

  巴以矛盾衝突長期循環往復,既有歷史積怨、宗教紛爭的原因,也是個別域外大國長期干涉操縱的後果。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共産黨前總書記卡瓦·馬哈茂德説,中東地區飽受外部干涉,地區國家主權屢遭侵犯。一些西方國家習慣於將自身利益置於國際規則之上,單邊行徑和強權政治不斷衝擊國際和地區秩序。

  這是2025年9月18日在黎巴嫩南部奈拜提耶附近的泰卜尼特村拍攝的以軍空襲的畫面。新華社發(阿里·哈希紹攝)

  本輪巴以衝突帶來的深重災難引發多國人士對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以及完善現行國際機制的思考。科威特大學研究員穆罕默德·巴德里説,為有效應對和解決加沙衝突等嚴重危機,各方應尊重各國主權,遵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原則,回到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解決爭端的軌道。此外,國際社會還應進一步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推進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

  這是2025年8月14日拍攝的耶路撒冷以東和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馬阿勒阿杜明之間的“E1區”。新華社發(賈馬爾·阿瓦德攝)

  埃及人權組織主席埃薩姆·希哈説,美國在巴以問題上對以色列的偏袒縱容,是其將自身利益凌駕於國際公理之上的典型案例。希哈認為,國際格局深刻演變,全球南方國家應加強協調合作,確保國際事務政策方案具有“全球合法性”,共同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

  近期,英國、法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在內外壓力下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對此,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中東項目主任阿姆爾·哈姆扎維認為,世界正目睹美國霸權的相對衰落以及全球南方的聲勢壯大,應將西方“承認潮”置於這一全球體系變革的大背景中去理解。“承認潮”或許不能立即帶來公平正義,但至少體現了部分西方國家開始響應全球南方的呼聲。

  文字記者:吳寶澍、王卓倫

  視頻記者:黃澤民、王卓倫、馮國芮、趙偉宏

  海報設計:潘紅宇

  統籌:闞靜文、劉品然、戚曉毅、王文源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