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消耗大、産能跟不上,美媒哀嘆“薩德”導彈“庫存見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1 11:06:27
來源:環球時報

戰場消耗大、産能跟不上,美媒哀嘆“薩德”導彈“庫存見底”

字體:

  在近年美軍捲入的多場局部衝突中,各種反導系統扮演了關鍵角色,但隨之而來的是五角大樓武器庫彈藥儲備告急。美國《防務新聞》網站19日舉例稱,美國陸軍的“薩德”反導系統攔截導彈的庫存“低得令人無法接受”,可能使美軍在未來的大規模衝突中“變得脆弱”。美國媒體和智庫的相關調查發現,類似情況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美國陸軍“薩德”反導系統

  “4年産能才能補充12天衝突的消耗”

  《防務新聞》網站稱,以色列和伊朗今年6月爆發的12天攻防戰期間,美軍“薩德”反導系統消耗了近1/4的攔截導彈。“如果無法得到國會的積極干預,美軍想要補充和擴大相關庫存將花費太長時間。”

  “薩德”系統是美國研製和裝備的陸基反導系統,可以發射先進的攔截導彈以直接撞擊的方式摧毀高空來襲的近程、中程和中遠程彈道導彈。它的最大攔截高度超過150公里,號稱是“唯一可以同時在大氣層內外攔截來襲導彈”的反導系統。目前美國陸軍一共裝備了8套“薩德”反導系統,正常狀態下每套反導系統配備6個發射裝置,每個發射裝置有8枚攔截導彈,這也意味着每套“薩德”反導系統有48枚待發的攔截導彈。由於這種高端反導系統的數量稀少,因此在美國決定向以色列提供第二套“薩德”反導系統時,在拜登政府任內負責五角大樓中東政策、現為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的丹·夏皮羅説:“據我所知,美國以前從未在一個國家部署過2套‘薩德’系統。”

  但出乎五角大樓意料的是,這些反導系統依然“不夠用”。在6月爆發的以伊衝突期間,伊朗向以色列發射了超過500枚彈道導彈,向駐卡塔爾美軍的烏代德空軍基地發射了十幾枚彈道導彈。包括“薩德”在內的美國反導系統協助以色列擊落了許多彈道導彈,五角大樓甚至還緊急空運了一批攔截導彈,但彈藥供應仍然緊張。

  報道稱,對以伊衝突期間美軍發射的“薩德”攔截導彈的確切數量,各方估算結果差距很大。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美軍發射了超過150枚攔截導彈。根據五角大樓2025年6月發布的2026財年預算文件,每枚“薩德”攔截導彈的採購價約為1300萬美元,美軍一共下達了646枚“薩德”攔截導彈的訂單,考慮到其中部分可能尚未交付或已被用於測試,150枚攔截導彈大致相當於美國“薩德”攔截導彈總庫存的1/4。

  然而美軍相關導彈的補充速度卻“慢得出奇”。報道稱,五角大樓在2026財年的基本預算申請中僅計劃採購25枚“薩德”攔截導彈,後期追加了12枚,總共37枚。“儘管相比2024財年採購的11枚和2025財年的12枚有所增加,但想要補充戰爭消耗完全不夠。按照這個速度,大約需要4年時間才能補充以伊衝突期間的消耗。”

  “攔截導彈數量不足”是普遍現象

  “薩德”並非美軍唯一出現“庫存見底”的反導系統。《防務新聞》稱,美國陸軍的導彈防禦體系包括上層的“薩德”和下層的“愛國者”反導系統;美國海軍則由“標準-3”“標準-6”反導系統承擔同類任務。

  美國海軍巡洋艦發射“標準-3”攔截導彈。

  《華爾街日報》稱,“標準-3”根據型號不同,採購價格大致在800萬到2500萬美元之間。據美國官員透露,以伊衝突中,美國海軍驅逐艦向伊朗導彈發射了約80枚“標準-3”導彈。美國《國家利益》網站描述稱,美國現在每年最多生産幾十枚“標準-3”導彈,但“正如在最近的行動中看到的那樣,一年的産量可能幾天就打完了”。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標準-6”攔截導彈上。它是美國海軍當前最重要的防空導彈,實際是將“標準-2”艦載防空導彈的彈體與AIM-120空對空導彈的主動雷達導引頭組合起來,最大射程約240公里,不但可以攔截戰鬥機等傳統空中目標,也具備對抗彈道導彈或高超音速導彈的能力,甚至還可以用作“準彈道導彈”攻擊艦艇和其他水面目標。但問題在於,“標準-6”導彈的生産速度實在緩慢,2019年雷神公司簽訂了5年生産625枚“標準-6”導彈的合同,截至2024年,該公司只交付了其中的一半。

  只有美國陸軍的“愛國者”反導系統的彈藥産能情況略好。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稱,當前最先進的“愛國者-3”MSE攔截導彈的防空作戰性能與“標準-6”導彈基本相當,但年産量高達500枚,並有望提升到550枚。五角大樓2025財年預算顯示,“愛國者-3”MSE導彈與“標準-6”導彈的成本差不多。目前最先進的“標準-6”Block IA型單價約430萬美元,而“愛國者-3”MSE導彈的價格為420萬美元。但與之對應的是“愛國者”反導系統的全球需求也更大,尤其是為應對俄烏衝突的巨大消耗,美軍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的“愛國者”攔截導彈。今年早些時候五角大樓一度暫停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援助,被認為有“美軍內部調查報告發現反導系統的彈藥儲備過低”的原因。

  加速生産無法解決問題

  《防務新聞》警告稱,“鋻於美國在中東、歐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受到的威脅越來越大,反導系統的攔截導彈庫存危機是不可接受的。”“如果美國難以對付伊朗的導彈武器庫,那麼萬一與擁有約2700枚不同型號彈道導彈的中國爆發衝突,會發生什麼?”報道還提到,烏克蘭情報部門稱,俄羅斯2024年的彈道導彈産能較前一年增加了一倍。“這些都進一步凸顯了美國需要更強大的導彈防禦基礎設施和庫存”。

  報道稱,美國導彈防禦局不久前公布了一項價值20.6億美元的合同,以採購更多的“薩德”攔截導彈。生産該系統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如果全速生産,每年可以交付96枚“薩德”攔截導彈,預計在2026財年可以進一步增加到144枚。但《防務新聞》認為,這還遠遠不夠,“華盛頓長期以來在防空和導彈防禦方面的投資不足,現在正面臨後果。華盛頓需要立即採取緊急行動。”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反導系統和配套的攔截導彈産能不足是美軍的“長期頑疾”。美軍想保證自身“絕對安全”,但通常需要多枚攔截導彈才能對付一枚來襲導彈,因此反導作戰從成本上看本身就很“不划算”,對攔截導彈數量的需求非常高。美國近年持續介入全球多處局部衝突,更加劇了這種困境。因此美軍攔截導彈不足的困境,並非增加産能就能解決。

【糾錯】 【責任編輯: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