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係深藍海天間——追記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一級飛行員張超
海天祭
今年4月,張超犧牲前,妻子張亞曾想來部隊看看他。
張超到艦載航空兵部隊一年多了,還沒讓張亞來過。每次張亞提出要來,他總説,“等我上完艦。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只有真正駕機在航母上起降了,才算得上是艦載戰鬥機飛行員。”
仿佛是一種巧合,4月27日,張亞買好了第二天的火車票,跟張超約好,先去瀋陽看朋友,再趁“五一”假期來部隊看他。
那天晚上,張超平日裏很準時的“平安”電話卻遲遲沒有來,張亞打了好多個過去也沒人接。她有些心慌,往常只要白天飛行,張超都會打電話報平安。
但無論如何,張亞也沒想到,摯愛海天飛行的丈夫已經走了。
初到艦載航空兵部隊時,張亞曾問過張超有沒有把握,張超説:“很簡單,一定沒問題。”
“雖然我知道很多事故,但是一直都認為他不會有事。”張亞説,“張超特別自信,我也特別相信他,他技術好是公認的。”
她沒想到,這一次,張超“辜負”了她的信任。
4月29日早上,張亞終於見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
她喊他名字,他再也聽不到了;她吻他嘴唇,卻是那麼冰冷……
她跪在靈前,自責着:“是不是我要來,影響你飛行了?”
她跪在靈前,哭泣着:“我應該任性一些,早點來看你……”
她剪下一綹頭髮,裝在張超胸前的衣袋裏:“這輩子我們很短,下輩子我還嫁給你。”
張超的心願,張亞一直記在心裏——
張超最大的心願就是上航母,現在她想替他去一次,如果不方便,能不能讓戰友們帶着他的照片去。
張亞不知道的是,原定在今年5月初進行的上艦資格認證,其中一項內容就是安排家屬給飛行員獻花,她本就在邀請之列,只是還沒等到通知她的時候,張超就走了。
如今,這份邀約依然有效。
張超的心願,戰友們一直記在心裏——
他們説,張超雖然不在了,但他永遠是艦載航空兵部隊的一員。
張超的電腦裏,保存着一份殲-15飛機實際使用武器的教學法,不長,只有3000多字。
犧牲前,他結合自己實際使用武器的經驗,利用20多天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整理,不清楚、不確定的地方就打電話回老部隊反復核實。
“他總是那麼嚴謹,不會告訴別人沒把握的東西。”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戰鬥機團副團長孫寶嵩説,那次,他問了張超一個關於某型國産三代戰機的問題,張超先是查資料口頭告訴他,擔心表述不準又整理成文字,過了兩天,又專門找到孫寶嵩,指出了其中幾處錯誤。
張超走後,大家利用他整理出的200多份視頻資料、2萬多字的心得體會,對那份教學法進行補充完善。
“今後,每一個學習殲-15飛機武器使用的飛行員,都會記住張超的名字。”孫寶嵩説。
張超的心願,戰友們一直記在心裏——
張超犧牲前,累計飛行時間達到了一級飛行員的標準,相關請示文件也已經上報。
但由於工作流程的原因,一級飛行等級證章還沒發到他的手上,他犧牲時佩戴的還是二級飛行等級證章。
這件事,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戰鬥機團參謀長徐英一直惦記着。追悼會的頭一天,他專門趕到殯儀館,摘下自己的一級飛行等級證章,輕輕地別在張超的胸前。
“我不能讓他帶着遺憾走。”徐英説,張超的證章,他會一直珍藏。
在寫給張超的百行長詩裏,徐英寫道:你盼著成為一級飛行員/我的證章別在你的胸前/帶着我的祝福我的牽絆/願你在天堂裏飛得更遠……
張超走了,他的心願,戰友們一直記在心裏——
6月16日,張超犧牲後的第50天。天氣晴朗,微風,少雲,天際線清晰可辨,適宜飛行。
那天,站在張超墜地後的那片草地上,面對全體飛行員,戴明盟的聲音沉着而冷靜:
“同志們,張超是為人民海軍航母艦載機事業犧牲的第一位英烈,他既是一座精神豐碑,更是我們前進的路標。他時刻提醒我們,未來的考驗還很多,要走的路還很長。但不管有多少未知,有多少風險,我們都將朝着既定目標勇敢前行!”
迎着無垠的海天,戴明盟第一個,張葉第二個,徐英第三個……滑行,加速,一架架“飛鯊”呼嘯起航……
魂歸海天,英雄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