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亮:扎根邊防一線 永葆忠誠本色
張海亮到轄區酒店進行治安清查
他外表憨厚、樸實,內心卻無比細膩;他體型強壯,卻又充滿睿智;他沒有高談闊論,只有默默耕耘;沒有畏難退縮,只有進取拼搏,他就像一支球隊的前鋒,戰鬥在公安邊防一線上……他大名不夠響亮,綽號卻很多:“拼命三郎”、“辦案能手”、“老黃牛”、“法律通”、“緝毒先鋒”這些標籤都是他的人生寫照。從警3年多來,他共破獲各類案件150余起,抓獲違法犯罪分子214人,化解矛盾糾紛840余起,抓獲網上在逃犯13名……一個個數字記錄着他在工作中的付出與努力。他就是山東煙&邊防支隊土山邊防派出所民警張海亮。
鐵骨柔腸的“辦案能手”
法律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是懲罰還是教育?這是成為邊防警察後張海亮一直在不斷思考的一個問題。“做人做事要將心比心,執法工作更要將心比心。”這是張海亮平時經常説的一句話。
2014年7月,轄區群眾姜某收購贓車,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已被公安局立案偵查,要求這個所協助抓捕。在案件辦理過程中,張海亮了解到,姜某家庭生活貧困,母親年老多病,經常住院,光醫藥費開支已將整個家庭拖累的貧困不堪。於是,姜某想做些小生意維持家用,但苦於沒錢購買新貨車,貪圖便宜便購買了贓車。案子雖然破了,但張海亮的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既要打擊犯罪,更要扼殺犯罪源頭,這才是執法的根本目的。於是,張海亮主動與姜某靠攏,開展教育談心、開導和鼓勵,並在轄區一養殖場為姜某找了一份工作。姜某也不負眾望,在養殖場虛心學習養殖技術。如今,他用自己的積蓄和學得的技術建起了一處養殖大棚,生活也回到了正軌。
正是這種方式,讓違法犯罪者在感受到法律鐵面無私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執法者的良苦用心,更得到了心靈的洗禮。在這種人性化執法的感召下,他們都已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有的積極申請做法律宣傳活動的志願者,有的還主動提供破案線索,成為了治安積極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