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與引言
當前中國消費品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品質革命,隨着消費者對産品質量、安全與可信度的要求不斷提高,建立全程可追溯體系和打造透明可信品牌已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白酒這一傳統行業中,貴州習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習酒”)通過數十年的質量管理和技術創新,構建了全産業鏈質量管控體系,實現了從原料到成品的全程可追溯與品質控制,為行業提供了值得借鑒的優秀案例。本報告通過深入分析習酒的質量管理實踐,旨在挖掘其品質建設的核心要素,為“溯源中國·真實品質可信品牌”建設提供參考範式。
貴州習酒總部位於黔北高原赤水河中游、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的二郎灘渡口,依山傍水,風光秀麗,企業佔地面積8000余畝,擁有員工1.5萬餘人,是一家擁有73年歷史的白酒生産企業。作為當地白酒産業的“龍頭”,貴州習酒已在此扎根七十多年。近年來,習酒銷售額逐年上升,2024年品牌價值為2896.21億元,位列中國白酒前八名、中國醬酒第二名。
君子之品,東方習酒。貴州習酒恪守“崇道、務本、敬商、愛人”的企業核心價值觀,踐行“知敬畏、懂感恩、行謙讓、懷憐憫”的習酒品格,釋放創新潛能,不斷向開放、智慧、美麗的現代化酒企轉型升級。兩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榮膺第三屆“貴州省省長質量獎”、第十八屆“全國質量獎”“亞洲質量卓越獎”“2023年全國質量標杆”“貴州省促進新型工業化發展先進企業”等榮譽。這些成就的背後,是習酒對“質量就是生命”質量價值觀的堅守和對卓越品質的不懈追求。
2 質量理念與文化體系
習酒質量管理的核心在於其深入人心的質量文化和系統化的質量理念。公司確立了“質量就是生命”的質量價值觀,將質量提升到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戰略高度。正如習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汪地強強調的:“質量是推動習酒高質量發展的根基,要堅持‘質量就是生命’質量價值觀,傳承工匠精神,秉承古法釀造”。這一理念已經融入習酒的生産經營全過程,成為全體員工的共同信念和行為準則。
2.1 質量文化的體系化建設
習酒的質量文化體系建設以“質量第一”為價值導向,以“提升質量引領力、推進質量執行力、加大質量保障力、增強質量支撐力、激發質量競爭力”為五個着力點,將質量文化貫穿到整個管理和生産流程的全員全過程。公司通過持續的教育培訓和制度建設,使質量意識成為每個員工的自覺行動。從高層管理者到一線生産工人,都對質量有着極高的認同感和責任感,這種全員參與的質量文化為習酒的高品質産品提供了堅實基礎。
表:習酒質量文化體系結構
組成要素 | 具體表現 | 實施效果 |
價值理念 | 堅持“質量就是生命”的質量價值觀 | 形成全員質量共識,指導企業決策 |
制度規範 | 建立全過程質量管控體系 | 確保産品質量穩定一致 |
行為表現 | 傳承工匠精神,秉承古法釀造 | 保持傳統工藝的精準執行 |
物質表現 | 建設先進生産設施和質量檢測中心 | 為高質量産品提供物質保障 |
2.2 人才培育與質量意識提升
習酒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和品評能力培養。公司持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優化員工職業發展通道,加大品評人才培育力度,不斷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習酒擁有貴州省QC評委11人,全國QC評委1人,這些專業人才為習酒的質量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公司還定期舉辦職工技能競賽和“習酒工匠”評選活動,表彰先進典型,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使追求卓越成為企業的一種文化基因。
3 全産業鏈質量控制體系
習酒的質量管理不僅僅局限於生産過程,而是構建了一個覆蓋全産業鏈的質量控制體系,從原料採購到消費者體驗,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精心的質量設計和嚴格控制。
3.1 供應鏈管理與原料控制
在原料控制方面,習酒將質量管理活動延伸至上游供應方,在關鍵原料上採用與當地政府合作的模式,在赤水河流域的理想區域建立習酒基地,逐步打造出習酒“100公里”供應圈。採購過程中,實施質量三級驗證制,確保“質”“量”雙保障。這種近距離的供應圈設計和質量驗證制度,既保證了原料的質量穩定性,也減少了運輸過程中的質量風險,為最終産品的高品質奠定了堅實基礎。
3.2 生産工藝精細化控制
習酒的生産工藝嚴格控制,遵循傳統的醬香型白酒釀造方法,同時融入現代質量管理理念。2024年發布的《地理標誌産品質量要求 習酒》(DB52/T 1029-2024)地方標准詳細規定了習酒的生産工藝和質量要求。習酒的釀造過程包括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整個生産周期長達一年。這種複雜的生産工藝要求對每個環節進行精確控制,任何環節的失誤都可能影響最終産品的質量。
在制曲環節,習酒引入了國內首&高溫複合型倣生壓曲機,這種設備精準復刻傳統人工壓曲動作,壓制出的曲塊呈完美龜背狀,微生物在其中生長繁殖得更為充分,釀出的酒風味也更加醇厚。此外,習酒還開發了無線溫濕度監測系統,工作人員在監控室就能實時掌握曲房內的溫濕度變化情況,更好指導生産,有效提升曲坯發酵質量。
3.3 包裝物流數字化管理
在包裝和物流環節,習酒也實施了嚴格的質量控制。走進貴州習酒李子春包裝物流園,全自動生産線和智能監控系統確保了包裝過程的高標準和一致性。智能定向壓蓋機、自動裝盒機、夾托輸送機等自動化設備大大提高了包裝質量的穩定性。“以前一條包裝線擠滿16人,現在只需兩人盯着設備”。這種自動化包裝不僅提高了效率,也減少了人為因素導致的質量波動。
在倉儲物流環節,5G混合專網指揮下的AGV機器人搬運速度比人工提升數倍,且差錯率近乎為零。這種智能化物流管理系統確保了産品在倉儲和運輸過程中的質量安全,實現了從生産到消費的全過程質量可追溯。
4 技術創新與數字化賦能
習酒在保持傳統工藝的同時,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升級,通過科技賦能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和産品品質。
4.1 技術研發體系建設
習酒堅持“科技興企”戰略,遵循“學習-借鑒-轉化-創新”的技術創新路線,發揮資源優勢,對標行業內外,跟蹤前沿技術,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公司以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為核心研究主體,以國家CNAS認可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對外合作窗口,與相關高校、科研院所開展項目合作,已基本建成集産品、食品安全和微生物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研究&&。包括風味物質體系、感觀品評體系、釀造功能微生物體系等在內的相關關鍵技術研究,正日益成熟和清晰。
4.2 數字化轉型升級
習酒的數字化轉型覆蓋了從生産到管理的各個環節。公司通過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建設,構建起“十七個系統+十六中心”,打造出習酒“三層+五化”全産業鏈生態雲&&,快速獲得數據信息,提高生産經營決策運營效率。這種數字化轉型不僅提高了生産效率,也為質量管理的精細化提供了數據支持。
在制曲車間,無線溫濕度監測系統使工作人員能夠在監控室實時掌握曲房內的溫濕度變化情況,更好地指導生産,有效提升曲坯發酵質量。在包裝車間,數字監測大屏實時顯示着包裝車間的運行情況,方便工人監測生産線運營狀態。這些數字化手段大大提高了質量管理的精準性和及時性,使質量問題能夠被及時發現和解決。
表:習酒傳統與數字化生産模式對比
生産環節 | 傳統模式 | 數字化模式 | 質量提升效果 |
制曲 | 人工控制溫濕度 | 無線溫濕度監測系統 | 曲坯發酵質量顯著提高 |
釀造 | 依賴老師傅經驗 | 數據化監控工藝參數 | 工藝穩定性增強,質量波動減少 |
包裝 | 人工操作,16人/線 | 自動化設備,2人/線 | 包裝質量一致性提高 |
倉儲 | 人工搬運,差錯率高 | AGV機器人,差錯率近乎為零 | 産品損壞率和差錯率大幅降低 |
5 標準建設與品質認證
習酒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和質量認證工作,通過標準化和認證認可提升産品質量水平和管理能力。
5.1 地理標誌與標準制定
2024年8月28日,貴州省發布了《地理標誌産品質量要求 習酒》(DB52/T 1029-2024)地方標準,該標準由貴州習酒股份有限公司、貴州省産品質量檢驗檢測院等單位共同起草。這一標準替代了2015年版的標準,對習酒的質量技術要求進行了全面規定,包括感官要求、理化指標和凈含量要求等。標準的發布實施為習酒的質量管理提供了技術依據,也為消費者識別正宗習酒産品提供了參考。
標準規定了習酒的感官要求,包括色澤和外觀、香氣、口味和風格等方面。如習酒應具有“微黃、清亮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無雜質”的外觀,“醬香突出、空杯留香持久”的香氣,“醇厚豐滿、細膩體凈、回味悠長”的口味。這些感官指標的保護確保了習酒獨特的風格和品質的一致性。
5.2 質量認證與國際認可
習酒的質量管理成就獲得了國內外質量組織的高度認可。2022年,習酒公司洞悉QC小組以“降低金鑽紙箱損耗率”為課題,參加第47屆國際質量管理小組大會(ICQCC),向全世界充分展現習酒的質量管理活動水平,並一舉斬獲大會最高榮譽——特等金獎。國際質量管理小組大會(ICQCC)始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中國質量協會、新加坡生産力協會、日本科學技術聯盟、韓國標準化協會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質量組織聯合發起,以其參會規模大、涉及面廣、凝聚力強的特點,被譽為“質量奧林匹克”。此次獲獎是習酒公司QC小組首次在國際質量管理大會上嶄露頭角,便一舉奪魁,充分體現了習酒公司近年來在質量管理工作中卓有成效。這也是繼2019年獲得第十八屆全國質量獎、2020年獲得第三屆貴州省省長質量獎、2021年獲得亞洲質量卓越獎後,習酒在質量領域獲得的又一重要榮譽。
6 品牌價值與市場影響
習酒通過持續的質量管理和品質提升,實現了品牌價值的快速增長和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
6.1 品牌定位與文化傳播
習酒堅持在戰略高度塑強品牌、釋放價值。近年來,習酒深挖君子文化、鰼部文化、紅色文化等歷史文化內涵,創新性發展出了一套成熟的“君品文化”體系,並相繼推出“中國年·喝習酒”“中秋夜·喝習酒”“君品·雅宴”《君品談》等一系列相關活動或文化欄目,使“君品文化”成功“破圈”,迅速成長為一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化IP,也使習酒逐漸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具有明顯文化屬性的産品。
借勢“君品文化”的破圈傳播,習酒快速完善産品體系,並成功構建起覆蓋醬香系列高端“君品習酒”、次高端“習酒·窖藏1988”、大眾醬香“金鑽習酒”和濃香習水系列産品品牌,形成了“1+1+N”産品結構體系,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在這一定位下,習酒集中優質資源打造大單品“君品習酒”和“習酒·窖藏1988”,在市場上迅速打開局面、站穩腳跟。
6.2 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
習酒的高質量發展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了解,在習水縣,白酒貢獻的工業總産值佔全縣的74%以上,貢獻的稅收佔全縣的75%以上,而習酒作為當地醬香酒頭部企業,則貢獻了一半以上的GDP與財稅,成為全縣經濟的“頂梁柱”和“壓艙石”,經濟效益顯著。
同時,習酒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公益責任等方面,堅持履行作為國企的責任擔當。習酒連續19年開展“習酒·我的大學”大型主題公益獎學活動,已累計出資1.59億余元陪伴近2.6萬名優秀學生圓夢大學。這些善舉讓習酒獲得了“全國優秀社會責任企業”“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突出貢獻者”“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等稱號。
7 結論與啟示
貴州習酒的質量管理實踐為中國傳統食品製造業提供了一個成功轉型和升級的優秀案例。通過研究習酒的質量管理經驗,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和啟示:
7.1 質量管理是系統工程
習酒的成功表明,質量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文化理念、制度規範、技術標準、人才隊伍等多個方面協同推進。習酒建立了完整的質量文化體系,制定了嚴格的技術標準,培養了專業的人才隊伍,引入了先進的技術設備,這些要素共同作用,構成了習酒高質量産品的堅實基礎。其他企業學習習酒經驗時,需要全面系統地思考質量管理,而不是簡單地模仿某個環節或措施。
7.2 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融合
習酒的成功還在於它很好地實現了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融合。一方面,習酒堅持傳統的釀造工藝和文化傳承,另一方面,又積極引入數字化、自動化技術提升生産效率和質量穩定性。這種“守正創新”的發展模式為中國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其他傳統食品製造企業也應當在保持傳統特色和優勢的基礎上,適當引入現代技術和管理方法,實現産品質量和生産效率的雙重提升。
7.3 質量信任需要全程可追溯
習酒的案例還表明,建立消費者對産品質量的信任需要全程可追溯的質量管理體系。從原料採購到生産工藝,從包裝物流到市場銷售,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和信息記錄。這種全程可追溯體系不僅能夠提高産品質量,還能夠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和忠誠度。在當前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和安全日益關注的背景下,建立全程可追溯體系已經成為食品企業的必然選擇。
綜上所述,貴州習酒通過系統的質量管理和持續的技術創新,構建了全程可追溯的質量保障體系,實現了産品品質和品牌價值的不斷提升,為“溯源中國·真實品質可信品牌”建設提供了有益經驗和參考範式。習酒的成功實踐表明,只有將質量作為企業的生命線,將消費者信任作為品牌的核心資産,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成為中國製造高質量和高可信度的代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技術創新中心(輕工消費品質量安全)、新華網溯源中國工作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