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6日電 題:十年電信普遍服務:天山南北築起信息惠民路
記者 孫雲龍
從阿爾泰山麓到塔克拉瑪幹沙漠,從農牧民家中到學校醫院,十年間,電信普遍服務的春風吹拂天山南北,讓科技惠民的種子在新疆大地生根發芽。中國移動新疆公司十年來深耕電信普遍服務,讓信息科技跨越城鄉數字鴻溝,在遼闊的新疆大地上築起一條信息惠民之路。
智慧畜牧:智慧項圈守護"移動的財富"
在阿勒泰地區青河縣薩爾托海鄉別斯鐵熱克村附近的夏牧場上,夕陽裏炊煙升起,牧民木拉提·畢木拉點開手機,駱駝的實時位置一目了然。
養了80多頭駱駝的木拉提·畢木拉介紹説,以前經常出現放養的駱駝走失的情況,而一頭成年駱駝市場價約3萬元,丟失一頭就損失不小。為服務畜牧業,中國移動新疆公司在阿勒泰地區創新搭建了AI+智慧畜牧&&,利用北斗+基站定位技術,通過牲畜佩戴的智能項圈實現精準定位。每個重約300克的項圈不僅具備定位功能,還集成了體溫監測、運動軌跡記錄等功能。
圖為木拉提·畢木拉(左)站在氈房門口。
“以前的話不好找,兩天三天,有時候一個星期都找不到。”木拉提·畢木拉説,之前要經常騎着摩托車到處找駱駝。現在駱駝戴上了中國移動的智慧項圈,通過手機查看就知道駱駝在哪,再也不用為找駱駝發愁了。
“他們騎摩托車去找,一天就花一兩百塊的油錢。”中國移動新疆公司青河縣分公司網格長白玉強介紹,每個智慧項圈年費約為150元,牧民通常只需為領頭的牲畜佩戴,節省的油費遠超過這項投入。目前該&&已接入1.2萬餘頭牛、2500多匹馬和近800頭駱駝,覆蓋阿勒泰地區8個區縣,有效解決了牧民找畜難的問題。
在富蘊縣薩紅段331國道旁邊的山上,一座太陽能基站靜靜矗立。中國移動新疆公司阿勒泰地區分公司的相關人員介紹,這些偏遠地區基站主要依靠太陽能和蓄電池供電,專為保障公路通訊和牧民轉場需求而建。過去牧民轉場時常處於"失聯"狀態,如今移動通信網絡已覆蓋主要轉場路線,讓古老的游牧傳統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大大提高了轉場的安全性。
邊境通網:護邊和生活兩不誤
在祖國西極烏恰縣斯木哈納村,護邊員瑪納斯·卡斯姆很喜歡現在的護邊工作,“現在整個巡邏線路都有信號,工作溝通很方便。”
“網絡好了還可以買東西,快遞5到10天就能到村委會。”這位30歲的柯爾克孜族青年,除了護邊的工作,還同時經營着民宿和餐館,是村裏的能人。“我辦的99元套餐,有20G流量和300M寬帶,既能滿足工作需要,也能接待游客上網。”他介紹説,“現在游客可以通過美團、抖音下單,生意比以前方便多了。”
這個400多人的邊境村莊,以老年人居多,但網絡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模式。77歲的老護邊員江巴依·阿拉普見證了通訊方式的變遷:以前騎馬護邊時沒有信號,現在隨時都能夠&&家人朋友。
圖為77歲的老護邊員江巴依·阿拉普(中)。
在“西部第一關”伊爾克什坦口岸,“80後”司機居馬拜克·托合圖蓀和妻子經營着一家邊境商店。“現在的生活離不開網絡了。”他除了開車,還幫助來往商旅辦理號卡業務。邊境貿易越來越紅火,業務越來越多,日子也越過越好了。
沙漠新村:這裡的生活很精彩
美麗的克裏雅河,從崑崙山蜿蜒向北,一頭扎進塔克拉瑪幹沙漠,直至腹地,在最後的力竭之地孕育出一片小小的綠洲——達裏雅布依。“達裏雅布依”意為“大河沿岸”。2019年,達裏雅布依鄉的村民整體完成從舊址搬遷到新村,過上了通水通電通網絡的新生活。
圖為艾力法提·吐爾迪(右)在直播帶貨。
曾經是信息孤島,如今有5G網絡覆蓋,這個沙漠新村煥發了新生。26歲的艾力法提·吐爾迪從事電商直播已有4年,通過抖音&&銷售當地收購的特産肉蓯蓉。“以前直播時網絡很卡,現在5G信號,網絡不卡了”。在沙漠裏的直播現場,他正向網友展示“沙漠人參”肉蓯蓉的生長環境。“因為我們能賣上好價格,收的價格也會相對來説更高一點。”返鄉創業的艾力法提·吐爾迪12日對記者&&,“我的理解是,這個直播火了之後,你其實是能幫助到老百姓的,所以説,他們樂意跟我們合作。”
達裏雅布依鄉90%的農戶從事肉蓯蓉種植,除了傳統的和田羊放牧,近年來還發展了旅游業。鄉黨委副書記焦思鵬&&,網絡暢通後,農民可以把自己種的肉蓯蓉推銷出去,通過網絡課程可以學習一些種植和養殖技術,宣傳旅游的渠道多了,收入得到了提高。“老百姓也用這個電商,在網上買東西,基本上買的都是生活用品、衣服,還有一些鍋碗瓢盆。”
有了網絡工作也方便了。焦思鵬告訴記者,“我們這兒距離遠嘛,有些會議我們直接就通過這個遠程視頻會議參加了。”
圖為村民圖蓀古麗·艾合買提(右)與家人在一起。
村民圖蓀古麗·艾合買提坐在家裏的沙發上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哥哥外出打工,嫂子還在放羊,自己開了家商店。現在游客多了,個人年收入在6萬元左右。有了網絡家庭娛樂也豐富了,她笑着説,IPTV開通後,她90多歲的媽媽除了聽音樂,還迷上了電視劇,跟上“新潮流”了。
職教創新:雲端課堂培育技能人才
在和田地區的洛浦縣高級技工學校,VR農牧虛擬實驗室、黨建VR教室、校園電視台等現代化教學設施一應俱全。學校項目辦的阿爾祖古麗介紹,中國移動從2022年起投入大量資金支持學校信息化建設,建成了智慧校園&&等設施,師生都能享受到智慧教學帶來的便利。
圖為洛浦縣高級技工學校2025級畜牧獸醫班的學生在上課。
寬敞明亮的現代化VR實驗室裏,畜牧獸醫班的學生正戴着VR眼鏡,用手柄進行虛擬實驗操作。“與其我在班裏跟他説肺下面是心臟等等,還不如直接讓他們來進行一個解剖,這個來得太實在了。”農牧VR室負責人阿迪萊·阿布拉江11日對記者&&,“我們以前採用傳統的教學,現在用智慧化教學之後,上課過程會更加生動,然後也能更進一步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科技賦能教育”的理念在這一刻變得真實可見。阿迪萊·阿布拉江介紹,畜牧獸醫專業在當地就業率是比較高的。“我們在這麼偏遠的地方,也能享受到國家的各種在線資源。這對老師和學生幫助還是挺大的。”
醫療普惠:遠程診療打通"生命通道"
“拍完片很快出結果,老百姓不用跑路了。”洛浦縣人民醫院信息中心主任焦呈禎這樣描述遠程醫療帶來的變化。
圖為洛浦縣人民醫院影像診斷中心。
2020年至2023年,中國移動累計投入3852萬元用於洛浦縣醫共體信息化建設,在該縣建成覆蓋9個鄉鎮衞生院、1個社區服務中心和247個村衞生室的遠程診療網絡,建成了遠程心電、影像、會診、檢驗四大診斷中心,同步落地醫共體專線網絡、5G救護車、智慧門診、審方中心等系統,搭建醫共體綜管&&,並打通多系統數據壁壘,實現了醫療信息統一監管與共享。
洛浦縣人民醫院心電診斷中心主任熱比耶姆·伊敏告訴記者,自從遠程心電診斷中心成立以來已完成77萬例遠程心電圖分析,其中發現了急性心肌梗塞292例,急性心肌缺血75例,惡性心律失常98例,方便了群眾看病就醫。
圖為洛浦縣人民醫院心電診斷中心主任熱比耶姆·伊敏。
“遠程診療這塊的話主要解決一些慢性病用藥的問題。藥物劑量的調整,停藥或者加一些藥品。”焦呈禎介紹,截至2025年7月,醫院遠程影像累計診斷超84萬例、遠程心電超77萬例、遠程會診超1.1萬例,審方超過130萬例。
醫共體信息化建設極大緩解了鄉鎮專業技術人員匱乏,醫療資源分佈不平衡問題,有效降低了群眾看病就醫成本,實現了患者在“家”門口享受二級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服務。
十年來,中國移動新疆公司累計建成3.5萬個5G基站,5G覆蓋率超90%。針對電信普遍服務,公司投入近8億元,建成4G/5G基站2809個(含864個邊境基站),光纜8686.57公里,覆蓋1846個行政村及4369公里邊境線,實現全疆行政村光纖與4G網絡全覆蓋,5G網絡加速向鄉村延伸,打通鄉村通信“最後一公里”,築牢鄉村振興與邊境信息化根基。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十年耕耘,電信普遍服務在天山南北結出豐碩成果。從牧區到邊境,從沙漠到鄉村,信息網絡如同一條條看不見的紐帶,將新疆各地與全國緊密相連,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隨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持續深化,這條信息惠民路將繼續為群眾的美好生活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