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交流體驗中心,正門口一個由圓形LED屏構成的“數據之眼”十分醒目。這個獨特的設計,寓意世界將從這裡看見不一樣的貴州。
如今,一個個因數據而蝶變的發展故事正在貴州上演。數字經濟增速連續9年位居全國前列、上雲用雲企業超過3萬家、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貴州不斷做強做優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的發展路徑愈發明晰,持續拓寬發展格局、構築發展新優勢。
算力奔涌 構築後發趕超新優勢
陳塘關大戰、百妖出動、洪流對撞……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這些震撼的特效鏡頭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
影片中數以億計的特效粒子、複雜的光影渲染以及細膩的角色表情都對算力提出了極高要求。據了解,僅反光的龍鱗就需要12層材質渲染,每秒運算峰值3億億次,單幀數據量達800GB。
如此龐大的計算任務,若依靠傳統算力,完成渲染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更久。但在貴安新區超算中心強大的智算能力加持下,完成這些複雜繁重渲染任務的時間,被大幅縮短至幾個月。
這是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交流體驗中心門口的“數據之眼”(2025年8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全片超40%的特效鏡頭由我們渲染完成。”貴安新區超算中心運營團隊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心已為《長津湖》《熊出沒》《流浪地球》等上百部影視作品提供幕後支撐。
走進中心所在的中國電信雲計算貴州信息園,機房內上千台服務器整齊排列,伴隨運行指示燈此起彼伏閃爍,海量數據從五湖四海“流”進此處,又從這裡出發“奔赴”全國各地。
這是位於東數西算(貴州)智算中心一隅的中國電信雲計算貴州信息園(2025年8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算力增長3倍、出省帶寬擴容180倍、服務器數量增加700倍……經過10多年發展,園區已集通算、智算、超算於一體,構建起直通北京、上海等20余座城市的高速網絡動脈,可為政府部門和金融、互聯網等行業及相關企業提供高速海量存儲和計算服務,成為南方規模最大、數據交互最活躍的國家級算力節點。
當前,搶抓國家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機遇,貴州正積極打造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以實現數據從“存起來”到“跑起來”“用起來”的轉變。
貴安新區大數據和科技創新局産業融合科負責人張權説,目前貴安新區已打通至粵港澳、長三角等地的400G超高帶寬通道,實現至成渝6毫秒、至粵港澳10毫秒的超低時延傳輸。
工作人員在貴安超算中心數據機房內工作(2024年8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7月22日,貴州對外發布一組數據:全省算力規模達到85EFLOPS,智算佔比超過98%;在建和投運的重點數據中心48個;出省帶寬超過6萬Gbps,落地建設了全球首條400G算力通道,可直通全國42個主要城市;已為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萬用戶提供雲渲染算力服務……
奔涌在黔山秀水間的算力浪潮,正推動貴州這片昔日的數據“存儲後方”加速成為算力“供給前沿”。
生態培育 挖掘數據價值新空間
“服務器裏的數據‘堆成山’,卻難成銀行貸款‘敲門磚’”,這道曾困擾不少文旅企業的難題,如今有了新的解決方案。
今年4月,貴州獲批成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知識産權試點省市”。貴州多部門聯合探索推進數據知識産權登記、質押融資、多場景應用等,不斷挖掘數據新價值。
抱着試試看的心理,興義市萬峰林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梳理20年來的45項核心數據,涵蓋游客行為、運營管理等多個方面。很快,公司將這些數據提交給貴州省數據流通交易服務中心和貴州省知識産權公共服務中心認證登記,最後成功獲得了貴州銀行4000萬元質押融資。
“數據變資産,不僅幫我們貸來了錢,更讓我們看清了未來的方向。”公司總經理龍飛興奮地説,下一步計劃把更多數據進行確權登記,探索數據入股、數據交易等新方式。
數據作為新型生産要素,是價值創造的重要源泉。近年來,貴州通過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初步構建起面向全行業、全場景的數據要素生態開發體系,進一步優化資源、釋放數據價值。
貴州電網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員在進行日常數據維護(2025年8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我們與金融機構合作,通過企業用電動態圖譜推斷出企業的生産活動、能耗水平,輔助判斷企業的經營狀況並進行信用評估,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貸款。”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信息中心工作人員朱昌會介紹,目前貴州電網已研發100多個電力數據産品,在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深圳數據交易所等多個&&上架。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董事長陳蔚介紹,截至8月6日,交易所已登記主體7789個、登記要素4069項,吸引全國1011家數據商入駐,成為數據要素流通的重要樞紐。
從發布全國首套數據交易規則體系、上線全國首個數據産品價格評估工具,到頒發“銀發經濟”領域數據商憑證、促成文旅産業數據知識産權質押融資,貴州着力破解數據要素市場長期面臨的確權難、定價難、互信難、入場難、監管難等問題,持續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數實融合 打造産業升級新引擎
走進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5G全連接工廠,只見機械手臂和胎圈機器人精準地操作着每一道工序,從物料存儲、發料、取料到産品製造、包裝、出貨,全流程數據自動採集、設備互聯互通。
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載重子午胎分公司A區總監助理彭波浪介紹,近年來,公司引入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大數據&&提供決策分析,逐步實現供應鏈高效協同,銷售、採購、生産統一管理,生産效率大幅提升。
2秒就能完成輪胎內部結構質檢、一條精密胎圈25秒就可下線、質量缺陷減少57%、勞動生産率提高68%、庫存水平降低34%……在數字化驅動下,這家創建於20世紀50年代的老牌企業煥發蓬勃生機。
借“數”轉型、乘“雲”升級正成為貴州越來越多企業發展壯大的“必選項”,傳統生産場景正被一項項智能製造方案重新定義。
這是貴安華為雲數據中心(2023年5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以前做決策不僅要花大量時間匯總電解槽運行數據、計算工藝指標,還得結合老師傅的經驗,耗時費力。”遵義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內,技術人員説着前後變化:如今,依託與華為雲打造的“電解鋁複雜體系動態優化預測大模型”,企業能精準預測生産工藝關鍵參數的最優組合,每年可省下約7000萬度電,直接節約電費近4000萬元。
“從空罐上線到清洗、罐裝、包裝、碼垛,全部都自動化實現。”中糧可口可樂飲料(貴州)有限公司生産技術部兼安全質量環保部總監周林林介紹,公司的自動化易拉罐裝飲料生産線每小時可灌裝飲料24000罐,“未來還要不斷升級”。
中糧可口可樂飲料(貴州)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在生産線旁進行操作(2025年8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搶抓數字新機,贏得發展先機。近年來,貴州聚焦煤礦、化工、電力、建材等重點行業以及城鎮智慧化改造、鄉村數字化建設、旅游場景化創新等重點領域,歸集行業高質量數據集,打造垂直行業大模型,形成一批低成本、可複製的數字化轉型方案。
8月19日,貴州召開數字經濟發展推進大會。會上明確,下一步將大力發展以智算為重點的算力産業、以建設高質量數據集為重點的數據産業、以行業大模型為重點的人工智能産業、以數智化為特色的電子信息産業,繼續培育新質生産力、在數字中國建設中展現貴州新風采。
文字記者:趙新兵、潘德鑫、向定傑
視頻記者:楊焱彬、崔曉強、劉勤兵、陳嬙
海報設計:劉雅萱
統籌:金地、金宇、趙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