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國內人工智能醫學影像創新企業深至科技在上海宣布,其旗下子公司杭州微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wMR-510系列移動式頭部磁共振成像系統已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頒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以及生産許可證。
這標誌着深至科技成為中國首家、全球少數幾家掌握無屏蔽、移動式MRI核心技術並成功實現産品註冊上市的企業。這也代表中國在醫療裝備領域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小型化MRI有望徹底打破傳統大型設備的使用壁壘,為急診、重症、基層醫療及床旁診斷等多場景提供影像支持,為優質醫療資源普惠下沉注入強勁動力。
深至科技wMR-510系列移動式頭部磁共振成像設備效果圖
小型化醫學影像成行業趨勢
醫學影像設備正在經歷一場從“大型固定”向“小型移動”的革命性轉變。2020年,FDA批准了全球首款移動式核磁共振成像設備,適用於兩歲及以上患者的頭部掃描,標誌着醫學影像邁入小型化新時代。自創立伊始,深至科技便專注於小型化醫學影像這一賽道,致力於提升專業級醫學影像的可及性。
頂刊成果高效轉化,博士團隊領銜研發
深至科技無屏蔽、移動式磁共振項目基於深至團隊早期科研成果。項目的全面研發由肖林芳博士領銜,致力於開發低成本、可移動超低場腦部核磁共振掃描系統。
2021年12月,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研究論文,初步驗證該系統在腦腫瘤和腦卒中診斷方面的臨床可行性。此後,項目快速推進:2023年6月通過型式檢驗,2024年7月完成臨床試驗,2025年7月獲得第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2025年8月取得生産許可證。
突破三大技術瓶頸,重新定義MRI使用場景
深至科技推出的無屏蔽、移動式磁共振系統實現多項技術突破,精準應對傳統MRI設備痛點。
傳統MRI設備需專用電磁屏蔽室,部署成本高、流程複雜。深至科技通過深度學習驅動的電磁干擾消除技術,擺脫了射頻屏蔽籠的依賴,成為首款無需電磁屏蔽的移動MRI系統,可在普通病房環境中直接使用,真正實現“開放式“和”可移動“。
深至科技的小型化移動式磁共振設備主機重量僅850公斤,佔地不足2平方米,使用220V/10A普通市電供電,運行功率低於3kW,無需專用供電與冷卻系統,真正實現即插即用。設備小型化、輕型化同時意味着價格的指數級降低,可大幅提升MRI産品可及性和可負擔性。
“小型化“卻依然要保持“高質量”,人工智能是關鍵。深至科技正加快推進下一代AI+MRI産品的註冊,通過人工智能優化原始圖像,強化成像效果,實現對病灶的智能分割和精準測量。即使在低場強條件下,仍能生成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的圖像。
深至科技研發副總裁肖林芳&&:“作為早期技術的開發者,非常榮幸能夠親身加入和領導國內首款無屏蔽、移動式MRI産品從實驗室樣機到商業化落地的全過程。這款小型化MRI具備無屏蔽、可移動的特點,能夠為急診和重症領域的快速影像診斷提供全新解決方案,以‘設備去找病人’的新模式取代傳統‘病人找設備’的方式。期待小型化設備的推出,能推動MRI真正走出影像科,實現從‘中心化大型設備’向‘床旁小型診斷設備’的轉型,打造以患者為中心的MRI服務。“
深至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朱瑞星&&:“自公司成立以來,深至科技始終秉持打造極致産品的初心,致力於將三甲醫院級別的影像篩查能力延伸至縣域和社區,實現‘專業影像,人人可及’。小型化MRI産品的獲批,標誌着我們向實現這一使命邁出了關鍵一步。它將進一步增強深至科技服務基層市場的能力,解決傳統MRI在基層醫療機構‘裝不起、用不起’的難題。深至科技會繼續努力,通過技術創新與AI賦能,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級的影像服務。”
在全球範圍內,小型化醫學影像設備市場正處於快速增長期,深至科技憑藉先發優勢與技術積累,有望在這一藍海市場中佔據領先地位。隨着生産許可證的獲批,深至科技正加速推進無屏蔽、移動式磁共振系統的産業化進程,讓這款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醫療創新醫療産品惠及更多人群,助力“健康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