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幹吃蒙脫石散引發窒息”的意外事件引發公眾對用藥安全的廣泛關注。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田雨在科普時&&,規範使用蒙脫石散是治瀉護腸的關鍵,不當用藥可能暗藏多重健康風險。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田雨
幹服散劑為何危險?這些誤區需警惕
田雨解釋説,蒙脫石散幹吃導致窒息並非個案,所有散劑藥物直接幹服均存在風險。這類藥物顆粒細膩,遇水後易膨脹結塊,尤其蒙脫石散作為天然硅酸鹽礦物,吸附性和吸水性極強,幹服時顆粒易黏附在咽喉部,形成類似“水泥糊”的團塊,阻塞呼吸道引發咳嗽、氣管痙攣甚至窒息。
除幹服外,公眾常見的用藥誤區還包括劑量不當:過量服用可能引發便秘,劑量不足則無法有效覆蓋腸黏膜,影響止瀉和黏膜保護效果。另外,研磨緩釋劑、掰開膠囊服用等行為也可能破壞藥物結構,降低療效或增加副作用風險。
田雨提醒,任何藥物都需嚴格遵循説明書或醫囑使用,切勿憑經驗調整用法用量。
家庭常備的止瀉藥如何正確發揮作用?
“作為臨床常用腹瀉治療藥物,蒙脫石散的止瀉機制源於其獨特的層狀結構和電荷分佈,能吸附腸道內病毒、細菌及毒素,並在黏膜表面形成保護膜。”田雨説,規範用藥是安全底線:需用足量溫水將藥物攪拌成均勻混懸液後服用,成人每次1袋、每日三次,兒童需按年齡調整劑量(1歲以下每日1袋分3次,2歲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混懸液若靜置分層,服用前需再次充分攪拌。
服藥時間和聯合用藥也有講究。他進一步解釋道,蒙脫石散需空腹服用(餐前1-2小時或餐後2小時),避免與食物同服導致吸附能力下降;與抗菌藥物、益生菌聯用時,需間隔1-2小時,以免影響其他藥物吸收。
“針對腹瀉伴隨的脫水問題,體弱患者和兒童需根據脫水程度補液,輕中度可口服補液鹽,重度需及時就醫靜脈補液。”田雨補充説。
夏季腹瀉高發 預防腹瀉需提前準備
針對夏季外出旅行腹瀉高發問題,田雨建議,注意手部衞生,隨身攜帶消毒用品;避免食用變質食物,剩菜涼菜及時冷藏;應對地域差異引發的腸道菌群失調,可攜帶常溫保存的芽孢桿菌、枯草桿菌等益生菌;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降低抵抗力;盡量避免生食海鮮、涼拌菜等易受污染的食物。
對於旅行場景,可選擇無需沖泡的蒙脫石混懸液,撕開即飲更便捷,但需注意此類製劑適用於2歲以上人群,並嚴格遵循儲存條件和有效期。他特別提醒,蒙脫石散(如思密達)已上市50年,作為對症治療腹瀉的藥物,公眾無需因個別事件恐慌,但需牢記“科學用藥是健康防線”,即使是家庭常備藥,也必須按説明書規範使用,才能在發揮止瀉護腸功效的同時規避風險。
田雨呼籲,提升全民用藥安全意識,從認真閱讀説明書、遵循醫囑做起,如此才能讓常用藥真正成為守護健康的“安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