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期

每個貪官都有“對結局的預感”

     這兩天不斷在媒體露臉的貪官,和這一年不斷落馬的貪官告訴我們:每個貪官都有一個大致相同的結局,每個結局,都有一個大致相近的因果鏈。

1

相信每個貪官都會有“對結局的預感”

     “以情婦養情婦”的萍鄉市原市委書記陳衛民,據説之前就對自己的結局早有預感。相信在他之前落馬的陳安眾亦有同感。 潛逃美國的遼寧鳳城原書記王國強投案自首,被押解回國,踏上國土的那一刻他面帶笑容,可見他不僅對自己的結局早有預感,而且對這個結局頗為“滿意”。


     每個貪官的倒臺都不會是“意外”,相信每個貪官都會有“對結局的預感”。陳安眾在一頓夜宵吃兩萬的時候,應該想到可能會被群眾舉報;陳衛民在只給情婦不到一半分手費的時候,應該想到情婦可能會翻臉;王國強在違規投資的時候,應該想到會被有關部門發現,還有他跨洋外逃的時候,也應該想到外面的日子並不好過。總之,在每個貪念萌生的那一刻,在每次向公共利益伸手的那一刻,就應該想到,壘壘高墻,會是這種不法行為的最終結局。



(捏吧捏吧團吧團吧,貪官容易把自己做成大家的“茶點”)

  回頭看看這一年的反腐盛況,不管是每個周末的“茶點”,還是國慶的“湯圓”,或是冬至的“餃子”,總之都是有因才有果,有“米”有“面”才有“飯”。

2

“貪官式任性”會讓結局更不堪

     既然貪腐,就應預料到不堪的結局,其道理是很淺顯的。可既然知道做壞事沒好下場,為啥還有那麼多人“前仆後繼”呢?如下三種思維培育的“貪官式任性”,可對此稍作解答。



(回國了,終于可以松口氣了 居中者為王國強)

     其一是僥倖思維,“可能不會被發現”,在貪官的思維中比較盛行,也是他們敢冒風險的重要原因。其二是權力至上思維,總以為大權在握,便可無法無天,這讓一些貪官敢于頂風而上,所謂“任性”,大抵如此。其三是後路思維,數數多少不法分子從機場被帶走,我們便可發現,把外逃當後路,是不少貪官“惹禍”之後企圖規避制裁的主要手段。只是他們沒想到的是,國外也非避風港,王國強以及不少潛逃後又落網的貪官以其切身經歷警示大家,外逃生活沒有貪官們想像得那麼美好,“極度恐懼和無助”才是他們的一種常態。還有,沒有一技之長,只會吃喝玩樂搞錢權交易的貪官,在國外混日子,很難。所以他們深感與其國外恐懼度日,不如回國高墻反思。


     所以,每個貪官都應該趁早對自己的結局産生不祥的預感,然後趁早收手,迷途知返,並且做好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的準備。否則也只能像順産不成再剖腹一樣,白受兩茬罪。

3

希望每個官員都能有對仕途正確的判斷

     為官者,應當有點政治理想。“當官為民”還是“當官發財”,是每個官員初入仕途都應該有的基本價值判斷。想發財者,大可憑真本事混商場,而不應該入官場,希望能從官場討回多少女人賺回多少錢,這一開始就是條歪路。


     幾百年前,范仲淹就説從政者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可像陳衛民這樣的官員,白白起了個“衛民”的名字,卻為了發財不惜“賣官再買官”,手段之惡劣,官品之低下,實在令人所不恥。當下,即使我們不談什麼高尚情操、偉大抱負,但恪守規則、嚴守紀律,還是每個官員都應該做到的。尤其反腐力度不斷加大的當下,官員對自己有個正確的定位,對于避免誤入歧途、前途盡毀十分重要。


  圖事

往期回顧

本期責編:吳文娟

 

新華網社交網絡中心出品

原創文字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新華微博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7331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