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本國産品標準 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 3萬億政府採購市場迎“新標準”-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9 10:37: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明確本國産品標準 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 3萬億政府採購市場迎“新標準”

字體: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在政府採購中實施本國産品標準及相關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借鑒國際經驗,制定&&《通知》是細化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的要求,是完善政府採購制度的重要舉措,也是落實政府採購領域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的務實行動,對於加快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政府採購市場體系,保障各類經營主體平等參與政府採購活動,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

  我國政府採購市場規模龐大,根據財政部已披露數據,2023年全國政府採購規模為33929.6億元。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政府採購市場體系,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財政部研究起草並於去年12月5日發布了相關徵求意見稿。

  《通知》明確,政府採購中的本國産品標準,是指産品在中國境內生産,且産品的中國境內生産組件成本佔比達到規定比例要求,對特定産品還要求其關鍵組件、關鍵工序在中國境內生産、完成。該標準適用於政府採購貨物項目和服務項目中涉及的貨物。在政府採購活動中,給予本國産品相對於非本國産品20%的價格評審優惠。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對政府採購中本國産品政策另有規定的,按照有關條約、協定執行。

  《通知》提出,自施行之日起5年內,財政部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在充分徵求有關內外資企業、行業協會商會等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分類施策、穩妥推進,分産品確定在中國境內生産的組件成本佔比要求,以及特定産品的關鍵組件、關鍵工序相關要求,並根據不同行業發展情況,設置3年至5年過渡期,逐步建立政府採購中本國産品標準體系和動態調整機制。在分産品的中國境內生産的組件成本佔比相關要求實施前,符合在中國境內生産要求的産品,在政府採購活動中視同本國産品。

  《通知》強調,政府採購支持政策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不得&&違反本通知規定的政策措施,在政府採購活動中不得指定品牌或者限製品牌註冊地、所有者,不得以所有制形式、組織形式、股權結構、投資者國別以及其他不合理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

  根據《政府採購法》第十條明確規定,政府採購應當採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不過,我國此前對於什麼是“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一直沒有給出明確的界定。“本國産品標準的缺失,一方面可能將一些在中國境內生産且組件成本達到一定比例的産品排除在政府採購範圍之外,另一方面也可能將一些並非在境內生産或者境內生産組件成本比例並不高的産品納入了政府採購範圍之內,從而帶來實際上的不公平競爭。”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姜愛華&&,此次標準的&&完善了政府採購法律制度,健全了政府採購本國貨政策體系。有利於我國建立與國際相接軌的政府採購規則同時,也將有助於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帶動全球政府採購供應商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獲得更多機遇、實現更好發展。

  光大證券分析稱,新標準的推出意味着在未來政策採購的評審過程中,本國産品競爭力將顯著提升。從行業層面看,信息技術設備、醫療設備、辦公設備、交通設備以及工程設備等領域在政府採購中佔有較高比重,政策的實施將有助於提升這些行業的市場份額和競爭力。隨着政策的逐步落實,國産設備相關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預計在政策的推動下,國産設備行業技術創新和産品質量將得到顯著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將得到增強。(記者 韋夏怡)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