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元泰國游被迫買上萬元藥品,到980元越南游被強制消費32萬元”……今年以來,媒體曝光多起老年人參與低價游遭遇“天價消費”陷阱的案例。社交&&上,網友分享家人“低價入團、高價買單”的受騙經歷,引發上萬人跟帖評論。
記者調查發現,隨着文旅市場競爭加劇,低價引流誘導游客高價消費的亂象愈發突出,且已跳出單一“強制購物”的老模式,呈現出緊盯老年群體、向海外蔓延、合夥“殺熟”等新動向,導致監管難度更大。
業內人士及受訪專家建議,未來應進一步強化執法及監管力度,規範行業准入標準,推動旅游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套路迭代翻新
“家裏老人躲過了電信詐騙,避開了保健品套路,沒想到卻栽在了‘低價旅游團’上。”這是今年年初一名網友在社交&&分享的一則帖文,引來無數有過相同經歷的網友轉發評論。直至今年暑期,還有人在評論區跟帖訴苦。
“千元泰國游被強制消費三四萬元買玉”“導游主動借錢給爸媽購物,回來後瘋狂催債”……還有網友分享了自己家人在越南旅游,被忽悠花費10多萬元在當地買了3條手串,後經檢測鑒定為假貨。
近年來,所謂的低價旅行團以“零團費”“百元游”“千元看世界”為噱頭攬客,再通過密集安排購物點、導游威逼利誘等方式,迫使游客消費的案例屢見不鮮。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了新一批旅游市場強制消費問題典型案例,此次公布案例共16宗,其中多數案例與低價旅游團相關。
受訪業內人士&&,近年來,隨着文旅市場“內卷”加劇,“低價旅行變天價消費”亂象在以下三個方面出現新動向:
——目標轉向老年群體。甘肅黃河三峽旅游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宮曉雯認為,部分老年人尤其是退休人群“有錢又有閒”,容易成為違規低價團瞄準的目標群體。“不足百元的國內游”“不足千元的海外游”,這些遠低於市場價的數字,精準擊中了部分老年人貪圖便宜的心理。加之老年人缺乏對旅游信息真假的辨別力、維權意識不強,不良商家通過打感情牌以及組織話術,使其落入“量身定制”的套路中。
——加速向海外蔓延。蘭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八大隊大隊長賈禮堂&&,近年來,國內多部門聯合開展多次專項行動整治“不合理低價游”,擠壓了這一亂象在國內的生存土壤。而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因監管體系尚未完善,加之相關部門跨境執法難、消費者跨境維權難,為不法分子提供了“鑽空子”的黑色空間。
——與保險公司合夥“殺熟”。多名業內人士&&,部分保險公司與旅行社聯手坑顧客成為業內熟知的“潛規則”。保險公司借旅游拉近與客戶的距離,趁機發掘其潛在投保需求,進而推薦産品及服務;旅行團則瞅準“老帶新”的拓客機制,借機深耕游客“朋友圈”。“兩頭吃”實現“雙贏”:保險公司“拉客”後會收取返點,旅行社也會在游客購物達到一定金額後吃回扣,進而實現獲利“閉環”。
背後問題重重
受訪專家認為,執法不嚴、監管不足、市場准入門檻低等導致低價游亂象花樣不斷翻新、套路頻頻升級。
——違法成本低。甘肅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白海娟&&,雖然我國已&&《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對相關主體的經營行為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做出了明確規定,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依然存在執法不嚴的情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規定,旅行社在旅游行程中擅自變更旅游行程安排,嚴重損害旅游者權益的,可處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但在實際處罰中,往往罰款金額較低,很難形成強有力的震懾。”
——監管存在薄弱環節。蘭州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鄧金錢認為,旅游市場的監管涉及文旅、公安等多個部門,但在實際監管過程中,各部門間存在信息壁壘,溝通不暢,未形成有效合力。不良商家恰好游走於監管縫隙,導致監管乏力。此外,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監管體系不完善,游客在境外遭遇強制購物時,國內相關部門跨境執法難,消費者維權渠道受阻。
——行業准入門檻低。宮曉雯等認為,由於目前行業准入門檻普遍較低,讓不少商家鑽了空子。“這類旅行社大多沒有線下實體門店,且愛‘打遊擊’,一旦公司因投訴、違規被盯上,便立刻登出原公司名稱,再註冊新主體。”宮曉雯説。還有相當一部分通過社交媒體宣傳吸引游客的所謂“領隊”,實際往往沒有註冊公司,也未向文旅部門備案。為了説服游客增強“專業度”,會P圖製作相關資質的假證書背書。一些客戶為了省錢,貪圖低價産品,最後輕則經歷“買家秀賣家秀不一致”的旅游體驗,重則陷入天價消費陷阱。
呼籲加大懲治力度
輿論呼籲:提高違法成本,完善監管機制,規範行業准入,推動構建現代化旅游治理體系,有效規範旅游市場秩序。
白海娟等專家建議,未來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旅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對於組織不合理低價游的旅行社,可提高罰款金額,並吊銷其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對於強制游客購物的導游,可依法吊銷其導游證,並列入行業黑名單。此外,還可探索建立旅游市場信用體系,將違法違規企業和個人的信息納入信用記錄,對其進行聯合懲戒,使其“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馬建霖等呼籲,進一步建立健全文旅、市場監管、公安等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和協同配合,形成監管合力。明確各部門在旅游市場監管中的職責分工,避免出現監管空白和推諉扯皮現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旅游市場監管態勢,提升監管效能。
鄧金錢等建議,要從嚴審核旅游行業經營主體資質的合法性與真實性,從源頭上遏制不正規機構入場,把好市場准入關。一旦發現經營者存在違法行為,應立即依法整改,不讓違規行為有擴散空間。同時,還應持續完善用戶評價與投訴機制,確保游客投訴能夠得到及時受理與反饋。
“廣大消費者對於明顯低於正常市場價格的旅游産品,一定要擦亮雙眼仔細辨別,堅決遠離價格低得離譜的旅行團,不給騙子可乘之機。”鄧金錢説。(記者 馬莎 刁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