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補能“最後一公里” 充電樁下鄉亟待提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1 09:52:19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打通補能“最後一公里” 充電樁下鄉亟待提速

字體:

  擁有那拉提等64家3A級及以上景區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州,截至2025年6月初,已在各類景區建成投運280&公共充電設施,讓游客在飽覽風光的同時無需為車輛電量擔憂;在湖北隨州廣水市十里街道觀音村,前來採摘當地特産胭脂紅桃的城區市民可以直接在村裏的停車場給車充電;國網寧夏電力與銀川市政府攜手推進“綠電小鎮”項目,閩寧鎮3座110千伏變電站保障新能源輸送,17&充電樁實現“村村通”……這些場景,是“十四五”期間我國建成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充電網絡的生動注腳。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底,我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充電槍)總數達到1669.6萬個,同比增長53%。截至6月底,我國充電設施縣域覆蓋率達到97.08%,鄉鎮覆蓋率達到80.02%。

  業內人士指出,始於城市、向縣域延伸、逐步滲透鄉村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讓新能源汽車下鄉有了“續航底氣”,但在破解城鄉能源服務不均衡問題上仍需提速。當前,充電基礎設施“進村”仍面臨建設成本高、布局規劃難、運維管理複雜等障礙,適時突破瓶頸已成為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進階、助推新能源汽車消費的關鍵。

  “補能焦慮”在縣域加速緩解

  充電基礎設施“縣縣全覆蓋”的加速推進,離不開政策從“單點突破”到“系統布局”。除了部委,地方層面也在加快推動充電基礎設施落地。

  2023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實現適宜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地區充電站“縣縣全覆蓋”、充電樁“鄉鄉全覆蓋”。2024年,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力爭實現充換電基礎設施“鄉鄉全覆蓋”。

  在充電站“縣縣全覆蓋”建設進程中,汽車企業也在親力親為。賽力斯汽車&&,2025年至2028年,問界用戶中心充電布局將突破220座城市、充電槍將超過4000個。蔚來汽車8月21日&&,截至今年在全國總共建設超過8100座充換電站。理想汽車&&,截至6月30日,在全國已投入使用2851座理想超充站,擁有15655個充電樁。

  從“慢充為主”到“快慢互補”,從“孤立運行”到“聯網調度”,技術創新正在重新定義縣域充電的品質。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總充電量達549.23億千瓦時,“充電焦慮”在縣域市場加速緩解。

 充電設施“進村”仍存瓶頸

  充電設施縣域和鄉鎮覆蓋範圍逐漸拓展的同時,業內人士指出,充電設施“進村”因建設成本高企、布局規劃失衡、運維響應滯後等原因,發展相對緩慢。

  一是建設成本高,投資回報周期長。首先是土地成本。雖然農村土地價格相對城市較低,但要找到合適的、符合建設要求的土地並不容易。其次是電力配套成本。農村地區電網網架設施建設相對薄弱,供電路徑較長,很多地方需要進行電網升級改造,增加了建設成本。

  二是布局規劃難度大。農村地區村落分佈零散,難以制定統一的充電基礎設施布局規劃。而且,農村地區缺乏專業的規劃人才和完善的規劃體系,容易導致充電樁布局不合理。

  三是運維管理困難。農村地區充電樁分佈分散,給運維管理帶來了較大挑戰。一方面,運維人員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路途上,增加了運維成本;另一方面,由於缺乏有效監測和維護機制,有時農村地區的充電樁故障不能被及時發現和修復。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從政策、監管、運維等方面協同發力,突破充電樁“下鄉”瓶頸。

  首先,強化政策扶持,加大資金投入。一方面,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對在農村地區建設充電樁的企業給予建設補貼、運營補貼等;另一方面,通過稅收優惠、貸款貼息等政策,鼓勵金融機構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支持。同時,應設立專項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另外,制定統一的充電基礎設施技術標準。

  其次,實施監管創新。政府部門需建立健全充電設施運營監管機制,制定統一的服務標準和規範。加強對運營企業的監管,同時建立用戶投訴處理機制。

  再次,創新運維管理模式。建立智能化運維管理&&,通過物聯網技術對充電樁進行實時監測,實現遠程運維。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提高運維效率。

  打通補能“最後一公里”

  業內人士指出,充電設施建設加速向村裏拓展,既要攻克農村地區居住分散、用電需求差異大、配套電網改造難等問題,也要滿足村民日常出行、鄉村自駕游等多樣化充電需求,註定充滿挑戰。這場跨越城鄉的充電網絡建設,從來不止於“建多少樁”,而是要讓各地居民平等享受能源普惠服務的紅利。

  在政府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的大背景下,推動充電基礎設施“進村”亟待提速,既需要因地制宜,也需要在建設、營運、維護、盈利模式等方面進一步開拓思路。目前,全國多地已經出現了一些積極有效的探索。

  例如,新疆採取“資源整合”策略,國網新疆電力組織各供電公司對接地方政府管理部門,實施期間支持各地在大型村鎮、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鄉村旅游熱門目的地等點位加快布局充電網絡,整合鄉鎮機關、企事業單位辦公場地等現有資源,改造增設充電樁。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新疆電網供電營業區內97個行政縣已全部實現公共充電設施覆蓋。在鄉級層面,1186個行政鄉中,1162個已覆蓋公共充電設施,覆蓋率達98%;在村級層面,11054個行政村中,1990個已覆蓋公共充電設施,覆蓋率為18%。

  鄉村充電的需求特殊性,正在倒逼服務模式創新。多地積極探索“充電+”多元化商業模式,通過拓展非充電功能提升綜合效益。記者了解到,目前,部分地區在充電站點配套餐飲、零售等商業業態,有效提高了非充電收入佔比;部分地區將充電設施與景區布局、旅游環線建設相結合,既滿足游客的充電需求,又提升了景區吸引力;還有地區融入當地文化元素打造特色充電空間,提升充電站點綜合服務能力和效益。(記者 於璐)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