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制動機試驗正常,司機室操縱&各儀表顯示正確。”
“發車信號開放,列車啟動。”
在李根與同事李慶全的操縱下,一列滿載貨物的班列在晨光中穩穩駛出天津新港北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奔向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
李根是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機務段駕駛員,今年是他服務中歐(中亞)班列運輸的第九個年頭。多年來,他見證着班列運輸的貨物品類從食品、日用品拓展至汽車配件、電器商品、工業機械等,貨運量不斷上漲。
東臨渤海、北依燕山的中國沿海城市天津,素有“河海要衝”之稱。越來越多的上合組織國家貨物在位列全球十大港口的天津港集散,使天津成為大量中歐(中亞)班列的“始發站”、連接上合組織國家與全球市場的重要樞紐。
2013年以來,天津累計開行中歐(中亞)班列7300余列,班列聯通的歐亞國家和地區拓展至25個;今年上半年,天津關區共發運中歐(中亞)班列365列,同比增長18.4%。
在將海上貨物帶到歐亞大陸的同時,天津港深入開發中亞地區糧食、礦産品等特色貨類,為班列提供回程貨源,為歐亞大陸腹地的國家打造面向國際市場的“出海口”。
“天津港是中國和中亞國家與世界聯通的一扇門戶。”吉爾吉斯斯坦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舍拉迪爾·巴克特古洛夫説。
水陸交織,舟車相通。目前,天津港集裝箱航線總數已超過140條,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保持着航運貿易往來;中歐(中亞)班列運量常年位居沿海港口前列。
“港口是天津的‘硬核’優勢與重要的戰略資源。”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褚斌説,“我們要與上合組織夥伴加強國際間物流樞紐合作,努力增開外貿航線、遠洋幹線、鐵水聯運班列。”
天津與上合組織國家的交通合作,是區域互聯互通的生動寫照。
2024年途經上合組織國家的中歐班列達1.9萬列,跨裏海國際運輸走廊貨運量穩步上升,中吉烏鐵路項目正式啟動……面對中亞國家深居內陸的地理位置,已在運營及正在建設的多條“交通走廊”,打通了這些國家的出海通道與貿易之路,成為經濟人文交流的“硬基礎”與“新引擎”。
“高效的運輸機制,持續推動着貿易通道的擴容升級。”阿塞拜疆數字發展和交通部運輸政策司司長法裏茲·阿里延説。
在不斷升級跨境交通基礎設施的同時,中國各地也加快尋求項目合作機遇,與上合組織國家“雙向奔赴”。2024年4月,天津軌道交通集團簽訂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市輕軌一期項目諮詢服務合同,隨後派出多批高水平專業技術和師資培訓團隊,圍繞設備系統安裝調試、惡劣天氣應對等提供技術方案,並組織阿斯塔納首條輕軌列車的29名駕駛員學員到天津學習培訓。
“互聯互通不僅需要深化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更要推動人民之間的‘心聯通’。”天津軌道交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秉軍説。
“駝鈴一響,黃金萬兩”。新時代的“鋼鐵駝隊”,正在廣袤的亞歐大陸上架起經貿互動與合作共贏之橋。貿易通道擴容升級帶來的“化學反應”,正在上合組織國家燃起新的火花。 (記者王建華 劉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