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丨“一帶一路”再添“綠意”——探訪在建阿塞拜疆最大光伏電站項目-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4 15:52:39
來源:新華網

通訊丨“一帶一路”再添“綠意”——探訪在建阿塞拜疆最大光伏電站項目

字體:

  新華社巴庫8月24日電 通訊|“一帶一路”再添“綠意”——探訪在建阿塞拜疆最大光伏電站項目

  新華社記者劉書辰

  驕陽無遮,黃土飛揚。零星灌木點綴的空曠工地上,藍頂白墻的活動板房格外醒目,銀灰色鋼樁整齊排列,頭戴黃色安全帽的工人正駕駛鑽機作業。在阿塞拜疆東南部的比利亞蘇瓦爾區,中國企業正在建設該國裝機容量最大的光伏電站項目——比利亞蘇瓦爾445兆瓦光伏電站項目。

  8月22日,在阿塞拜疆東南部的比利亞蘇瓦爾區,工人在比利亞蘇瓦爾445兆瓦光伏電站項目施工現場工作。新華社發(胡姆貝特·馬馬多夫攝)

  阿塞拜疆每年日照時間長達2400至3200小時,在發展太陽能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項目由中國能建中電工程西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承建,距離阿塞拜疆首都巴庫182公里,佔地面積約1454公頃,超過2036個標準足球場大小,是中阿共建綠色“一帶一路”的重點工程之一。

  今年8月12日,首根樁基順利施工完成,標誌着項目正式進入主體工程建設階段。西北電力設計院國際工程公司總經理兼項目經理樊濤介紹,項目預計2026年下半年完工。

  8月22日,在阿塞拜疆東南部的比利亞蘇瓦爾區,工人在比利亞蘇瓦爾445兆瓦光伏電站項目施工現場工作。新華社發(胡姆貝特·馬馬多夫攝)

  “你再去檢查一下前面幾排樁基,看看間距有沒有問題。”在施工現場,35歲的阿澤爾·哈吉耶夫先用中文與中國同事確認指令,隨即又用母語向現場的阿塞拜疆工人復述。

  哈吉耶夫是光伏場區樁基工程施工現場副經理,他在中國曾學習過四年中文。“憑藉語言優勢,我既能參與施工,又能當翻譯。不過,我更希望向中國同事多學新技術、新經驗。”他笑着説。

  阿塞拜疆油氣資源豐富,是傳統能源主要出口國之一。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能源多元化發展,阿塞拜疆計劃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提高至30%。“項目建成投産後,預計年平均發電量約8.9億千瓦時, 可滿足當地20萬戶家庭用電需求,年減排二氧化碳約67萬噸。”樊濤説。

  8月22日,在阿塞拜疆東南部的比利亞蘇瓦爾區,工人在比利亞蘇瓦爾445兆瓦光伏電站項目施工現場工作。新華社發(胡姆貝特·馬馬多夫攝)

  據項目執行經理杜寧介紹,施工使用的光伏樁基設備通過“中國西安-哈薩克斯坦阿克套-阿塞拜疆巴庫”多式聯運方案運抵,運輸時間縮短至21天左右。“得益於中歐班列的物流優勢和完善的中國光伏供應鏈,中國企業在阿塞拜疆市場展現出明顯競爭優勢。”他説。

  近年來,中國和阿塞拜疆不斷推進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憑藉在該領域的豐富知識、充足經驗和先進技術,中國企業日益得到當地政府的青睞。阿塞拜疆首個大型新能源項目、由中國企業承建的戈布斯坦光伏電站曾被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稱讚為 “了不起的成就”。

  8月22日,在阿塞拜疆東南部的比利亞蘇瓦爾區,工人在比利亞蘇瓦爾445兆瓦光伏電站項目施工現場工作。新華社發(胡姆貝特·馬馬多夫攝)

  “中國公司的項目為我們帶來了就業崗位和可觀收入。我希望未來有更多中國公司來阿塞拜疆投資興業,期待阿中兩國進一步加強各領域合作。”哈吉耶夫説。

  8月22日,在阿塞拜疆東南部的比利亞蘇瓦爾區,工人在比利亞蘇瓦爾445兆瓦光伏電站項目施工現場工作。新華社發(胡姆貝特·馬馬多夫攝)

  8月22日,在阿塞拜疆東南部的比利亞蘇瓦爾區,工人在比利亞蘇瓦爾445兆瓦光伏電站項目施工現場工作。新華社發(胡姆貝特·馬馬多夫攝)

【糾錯】 【責任編輯:薛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