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調查丨“可怕、骯髒、有毒”——追查二戰日軍東南亞細菌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4 10:12:55
來源:新華網

新聞調查丨“可怕、骯髒、有毒”——追查二戰日軍東南亞細菌戰

字體:
  新華社新加坡/東京8月24日電 新聞調查|“可怕、骯髒、有毒”——追查二戰日軍東南亞細菌戰

  新華社記者趙曼君 舒暢 陳澤安

  “向主要攻擊點投放每發裝填30公斤毒菌液的宇治細菌炸彈。需要人員100名,運輸機兩架,持續攻擊一個月。”

  1942年初,日軍在菲律賓巴丹半島戰事膠着,日本陸軍參謀本部井本熊男中佐在業務日記裏寫下上述襲擊方案。

  空襲後被取消,不過日本醞釀了更大計劃:在東南亞設立生物武器研究基地。

  近期,新加坡學者林少彬與中國學者王選合著的《日軍岡字第九四二〇部隊》一書出版,該書匯集林少彬近十年所獲資料及同行重要發現。林少彬説:“越研究,越覺得觸及日本軍國主義的靈魂深處:可怕、骯髒、有毒。”

  8月23日,新加坡學者林少彬在位於新加坡的家中查看資料。新華社記者 舒暢 攝

 日軍在中國戰場外最大的細菌戰部隊

  研究顯示,1942年3月,日軍決定在新加坡設立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簡稱731部隊)的兄弟部隊。當年5月,一封軍事秘電上報日本陸軍大臣東條英機:南方軍防疫給水部奉命在南京編成。

  次月,該部隊自上海出發,派遣至新加坡,內部通稱岡字第九四二〇部隊(簡稱9420部隊),隸屬日本南方軍,總部設在新加坡,分支遍及今天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等地,名義上負責消殺和給水,但實際任務遠不止此。

  據現有資料,9420部隊的重要任務之一,是飼養實驗鼠、培養染有鼠疫桿菌的跳蚤。

  已故新加坡社會事務部長奧斯曼渥年少時曾在該部隊擔任助手。他在1981年的口述歷史中説,部隊的日常任務是捕捉老鼠,讓跳蚤吸食其血肉染疫,再與其他跳蚤混養,“每隔三四個月,跳蚤被集中裝入大玻璃罐,通過火車運往泰國”。

  此前,基於非法人體實驗和細菌戰,日軍認為研發的生物製劑裏,鼠疫跳蚤效果“尤為顯著”,並在本土和佔領區大量製備。林少彬比對731部隊記錄後認為,9420部隊能夠進行規模化生産,背後有着明確的軍用需求。

  研究發現,9420部隊核心成員抽調自哈爾濱的731部隊、南京的1644部隊,以及日本本土細菌戰研究基地陸軍防疫研究所等,部隊規模一度超千人,是日軍在中國戰場外最大的細菌戰部隊。它有獨立的論文報告系統,病原體研究範圍廣、程度深,有針對性。

  這是8月15日拍攝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公布的新罪證史料。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據現有資料,9420部隊的跳蚤養殖與“毒化”環節分佈在東南亞多地。部隊成員大快良明回憶,1944年,他在馬來半島中部瓜拉比拉一所中學飼養老鼠,也曾親歷從日本空運老鼠到東南亞:“轟炸機機艙中,(裝了老鼠的)籠子堆得像山一樣。”

  《日軍岡字第九四二〇部隊》合著作者、浙江省歷史學會抗戰史學會會長王選認為,細菌戰是日本對外侵略的整體項目,從哈爾濱到新加坡各個防疫給水部隊,其所謂“研究內容”有區別,但人體實驗的數據是共享的。

  馬來西亞國立大學學者瑪麗娜·阿卜杜勒·馬吉德撰文分析,日軍倉促撤退後,相關場所有沒有徹底清理,是否存在長期污染隱患,目前尚需評估。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呂晶説,以哈爾濱為起始,日本在南京、廣州、新加坡的細菌戰部隊不斷演進,互有&&也各有側重,因資料缺失,到現在也無法掌握其全貌。

  林少彬與王選尤其關注9420部隊在東南亞是否實施過人體實驗。在探尋歷史的過程中,不時浮現其他部隊的駭人記錄。

  他們在英國國家檔案館查閱到,1945年,在現今的馬來西亞,4名日軍軍醫給囚犯下毒並觀察死亡過程,其中3人戰後被判終身監禁;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文獻記載,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兩名日軍軍醫對13名戰俘進行60天飢餓試驗和抗瘧疾試驗,致6人死亡。戰後日方稱“無法與當事人取得聯絡”,讓澳方的追查被迫中斷。

  “毒跳蚤”去了哪?

  近十年的史料挖掘,讓林少彬對9420部隊提出更多研究課題。

  在東南亞飼養的跳蚤,究竟被投放到哪?林少彬認為證據和線索指向緬甸。英美聯合情報機構成員、美國醫生萊昂納德·肖特戰後在私人信件中稱,1944年初,日軍疑似以仰光為中心培養鼠疫跳蚤,空投到中緬邊境,載具叫“聖誕球”,與731部隊的玻璃型細菌彈類似。另據美方部分解密檔案,美陸軍醫療團曾獲知日軍徵集老鼠,意圖擴散鼠疫。

  9420部隊在新加坡總部大樓內的實驗室。(圖片由林少彬提供,截圖自731部隊重要成員增田知貞在東南亞拍攝的影像)新華社發

  檔案信息缺失導致線索支離破碎。林少彬主要依靠日本官方數據庫亞洲歷史資料中心蒐集資料。因擔心該系統有可能無法使用,他將有用的資料另行備份。即便如此,一些關鍵檔案已無法找到。據9420部隊馬來分支隊員竹花京一回憶,1945年部隊撤退至老撾時,得知日本投降後,當即焚燬了大量資料。

  長期研究七三一問題、日本戰爭與醫學醫療研究會成員原文夫説,他曾向日本政府申請公開防疫給水部隊的人員名簿,卻拿到被大面積塗黑的文件,理由是涉及“個人信息”。另外,一些文獻曾對外開放,但後又轉為不公開。

  所幸,林少彬得到不少幫助。2018年,日本學者奈須重雄向素昧平生的林少彬無償提供多張文獻光盤,還陪他查閱日本戰傷病者史料館。年逾九旬的日本歷史學者野口孝一也多次幫忙代購史料,寄到新加坡。

  林少彬對細菌戰的關注正是受到日本學者的 啟發。2016年2月,琉球大學名譽教授高島伸欣帶林少彬前往馬來西亞新山市郊,指出一處建築曾為鼠疫菌實驗地。林少彬説:“我知道在中國有731部隊,沒想到它也來到新加坡我家附近。”

 “此刻揭示戰爭真相更具緊迫性”

  與林少彬多有交流的原文夫認為,包括中國、新加坡學者在內的東亞研究者,致力於揭示日軍實施違反國際法的細菌戰真相,這對受害國與日本都意義重大。

  日本投降後,美國派德特裏克堡基地細菌戰專家桑德斯調查有關情況。在731部隊重要成員、9420部隊總務部長內藤良一提交的細菌戰部隊組織架構圖中,天皇居頂端,經過三個指揮層級,與最底層並排的各細菌戰部隊相連。這些部隊下方均標注着是否進行攻擊性生物武器實驗及規模大小。

  731部隊下方標注“大”,但“新加坡”的下方,卻打着一個問號。林少彬説,這個“大”和問號具體代表什麼,是一大謎題。

  日本投降後,731部隊重要成員、9420部隊總務部長內藤良一向美國德特裏克堡基地細菌戰專家桑德斯提交的細菌戰部隊組織架構圖。新華社發

  在冷戰背景下,日軍細菌戰主謀向美軍交出所有研究資料來換取免責。許多前細菌戰部隊成員此後轉入醫學界。偶有親歷者的證言浮出水面,但並未引起太多關注。直至1981年,日本紀實文學作品《惡魔的飽食》披露731部隊大量未公開的細節,首次將細菌戰問題推向大眾視野。

  呂晶説,除了殘暴殺戮外,日本對外擴張有時還打着衞生、技術援助等幌子,只有還原歷史真相,揭露日本侵略的本質,才能警醒後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但80年過去,日方仍未深刻反省歷史罪責。原文夫説:“日本政府雖然承認731部隊存在,但否認有證據表明進行過人體實驗或細菌戰。日本社會更未徹底反思戰爭的真正起因。”

  他説,揭示真相、吸取教訓,既是日本重要的歷史任務,也是維護和平的重要途徑。“考慮到有些問題已被擱置80年,當下日本又在不斷推進軍備擴張,此刻揭示戰爭真相更具緊迫性。”

  七三一、九四二〇……在林少彬的電腦上,他把歷史文件如此分類。一番熟練檢索,他調出一份份日文檔案,向記者展示“魔鬼在細節裏”。

  “80年過去了,他們曾經極力掩蓋的罪惡,仍不斷有新證據、新關聯出現在我們面前。”林少彬説。(參與記者:馮源)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