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8月24日電 題:不負熱愛 共創佳績——內地教練逐夢香江
劉謹、劉歡
這是一群純粹而堅韌的“幕後英雄”。他們曾是叱吒賽場的優秀運動員,退役後轉型為教練,帶着初心與熱愛從內地奔赴香江。他們不僅為香港培育出一批優秀運動員,更積極推動香港與內地展開體育交流,雙向奔赴、共創佳績。
香港體育學院社區關係及市務總監李忠民&&,張家朗、何詩蓓、杜凱琹等香港運動員在東京及巴黎奧運會上的閃耀表現,既得益於香港特區政府與香港體育學院的系統性支持,也離不開香港國際化複合型教練團隊的梯隊培養,其中內地教練的專業貢獻功不可沒。
7月31日,孟憲儉在香港舉行的一場青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為球員加油。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與港結緣
曾是中國乒乓球國手的孟憲儉,2002年退役後遠赴歐洲打球,4年後回國接任河南男隊主教練。2023年通過考核成為香港隊教練。曾獲全運會混雙亞軍的孟憲儉坦言,自己早有來港發展的念頭。“雖然當運動員時沒有機會參加奧運會,但希望在執教生涯圓自己的奧運夢。”
7月31日,孟憲儉(左)在香港舉行的一場青少年乒乓球比賽中指導球員。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同樣因一份邀約與香港結緣的,還有香港擊劍隊教練張寒。15年前,江蘇省擊劍隊的訓練館裏,剛剛退役轉型為教練的他正帶着隊員訓練。恰好香港擊劍隊前來交流,這位25歲的小夥子吸引了時任香港擊劍隊教練汪昌永的目光。
“有沒有興趣換個環境重新開始?”這份邀約改變了張寒的人生軌跡。
“我想趁着年輕出來闖一闖,2010年底就到了香港。剛到香港時,自己就像一張白紙。”張寒説,汪教練常常提醒他,“得先從朋友、兄弟這樣的關係開始,慢慢跟隊員培養感情”。
8月6日,張寒在香港體育學院接受採訪。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當時沒人能預料,這位新手教練剛到不久後參與組建的香港青少年花劍隊,會培育出張家朗、蔡俊彥等領軍人物。他們在世青賽、青奧會中嶄露頭角,日後更在奧運會、世錦賽等大賽中斬獲金牌。
2014年曾站上仁川亞運會游泳項目最高領獎&的山西姑娘曹玥,2018年退役後成為山西省隊教練,2022年8月應在港執教的師兄薛瑞鵬之邀來到香港。“人生不過就三萬多天,我想看看更寬廣的世界。”
教學之餘,曹玥喜歡閱讀運動康復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我希望每一天都能像剛來香港時那樣努力,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停止學習。”
互信溝通
張寒和隊員們交流時,習慣講南京話。“汪教練也是南京人,有些隊員南京話講得比普通話好。”張寒説,大隊員每年回南京訓練,再教小隊員南京話,慢慢形成了如今的“對話體系”。
張寒平常和隊員處得像兄弟一樣。不論訓練難題還是生活瑣事,隊員都願跟他傾訴。張寒説,教練和隊員的互信、溝通很重要,“在比賽和訓練中,如果他們信任你,只要回頭看一眼,不用多説,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都懂了。”
8月6日,張寒在香港體育學院接受採訪。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乒乓球對抗性強,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太重要了。”孟憲儉坦言,在帶香港乒乓球女隊時,有時更像是心理輔導師。
他帶的兩個女隊員性格反差很大。一個外向但粗心,孟憲儉常給她敲警鐘,訓練中一見其漫不經心就提醒,後來練出了默契,比賽時只要喊一聲她就懂。另一個偏內向,壓力一大,發揮就打折扣。他便幫她卸包袱,教她把壓力轉為動力。如今,這倆姑娘成了香港青少年隊的主力。
去年,孟憲儉帶領香港乒乓球女隊在國際乒聯2024世界青少年錦標賽上奪得U15女子團體銅牌,他因此在2024賽馬會香港優秀教練評選中獲得“全年最佳教練獎”殊榮。
“當教練,首先要敬業,要熱愛這份工作,不然肯定幹不好。”他説,乒乓球技術更新快,作為教練也要不斷學習,了解新趨勢,教學時心裏才有底,隊員也更願意來溝通。
8月6日,曹玥在香港體育學院接受採訪。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香港青少年運動員早上7點要去學校上課,5點半下水訓練,曹玥凌晨4點半就得起床準備。“剛開始有點不適應,但我必須以身作則,幫助隊員對抗本能的惰性,養成堅韌自律的品質。”
今年香港短池游泳錦標賽上,她帶的一名17歲隊員打破了男子800米自由泳短池香港紀錄。成功之路並非一路順暢,這名隊員一度想放棄訓練,曹玥並未強留,而是給他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間。“游泳訓練本就辛苦,是和自己較勁的事,必須有內在動力才能撐下去。”
“我更多的是引導他們,在這個階段養成的優秀品質,對未來人生定會有幫助。”曹玥説。
8月6日,曹玥(左)在香港體育學院接受採訪。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雙向奔赴
香港擊劍隊隊員不定期到內地開展交流活動,與內地隊員同吃同住同訓練。每年暑期,香港游泳隊都會到內地訓練,也常邀請內地運動員來港交流。每次大賽前,香港乒乓球隊也會赴內地備戰。
孟憲儉介紹,香港的乒乓球教練八九成都是從內地來的。他們將專業經驗與技術帶到香港,這不僅提升了香港運動員的競技水平,也讓乒乓球在香港社會的普及度不斷提高。
張寒説,隊員們在與內地擊劍名將交流訓練中,學習到如何在高強度比賽中頂住壓力。同時,很多內地教練和運動員也會來香港學習訓練模式,互相參考,共同進步。
今年11月,粵港澳三地將共同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這是三地首次攜手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更是全運會歷史上第一次走進香港和澳門。
“這對香港體育發展來説,意義非凡。”曹玥提起這場盛會,語氣裏滿是期待。在她看來,全運會能讓更多香港人走進比賽場館,親身感受體育的魅力。
更難得的是,這場家門口的盛會正以體育為橋梁,拉近彼此的距離。就像曹玥曾在杭州亞運會上同時為山西師妹和香港隊員加油時所説:“無論內地還是香港,我們都共同擁有一個家。”
張寒當運動員時曾兩次站上全運會賽場。“香港承辦全運會比賽項目,體現了國家對香港體育的信任和支持。”他説,擊劍項目比賽將在新建的啟德體育園舉行,格外讓人期待。
張寒&&,自己心裏對這次比賽有目標、有要求,但他不想給隊員壓力,只盼著他們好好享受這場全國頂級大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