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6日

2014:"大健康"來襲 保健食品行業生變
發展健康服務業,如今已是社會經濟發展一個新的增長點。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幹意見》中顯示,我國正把健康服務業的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力爭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憑借政策東風,“大健康”概念越來越火。看中市場的巨大潛力,一些嗅覺靈敏的企業紛紛加速“大健康”産業布局,進軍保健食品市場。同時,正在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對現行保健食品監督管理制度做出一係列修改,這一潛力巨大的行業面臨調整變革。
隨著中國酒類行業的快速發展,消費者的消費方式也在逐步回歸理性,而這種理性就在于消費者不再單純地追求價格和品牌,而是更加注重酒水品質及健康,同時這一消費趨勢也帶動了酒行業的“健康”大潮。
        眾多白酒企業開始注重細分市場,並應時而變大打“健康牌”,紛紛提倡健康飲酒,或加碼保健酒,同時也有葡萄酒企業發力有機、綠色葡萄酒。
[點擊詳細]

保健食品備案後 需加強市場監管

保健食品的備案制是逐步進行的,不是“一刀切”。膳食營養補充劑一般也不涉及疾病相關的功效聲稱,管理相對簡單,可能會作為首批備案制管理類別。膳食營養補充劑或作為首批備案制管理類別,這是因為膳食營養補充劑的管理相對來説比較容易,市場常見種類大多用來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利用一個標準可以監管很多産品;而其他類別的産品之間,雖然功能相似,但成分組成可能有很大差異,尤其是主要功效性成分的配比都存在明顯差距,而且産品的個性化比較強,有可能仍要採取單個審批的制度。[點擊詳細]

保健食品企業平均壽命僅兩年 外包裝成本超過産品

長期以來,我國對每個想要以“保健品”名義出現在市場的産品進行審批,這被業界稱為藥品化的管理。審批之後獲取“國食健字”批準文號,也就是俗稱的“藍帽子”。自2005年《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實施以來,保健食品行業的準入成本被無形中提高了。“備案制”實施將有利于推進保健食品種類數量的增加,價格也會隨之有所調整。審批的費用省下來之後,企業整體的成本肯定會降低,定價也會更加趨于合理化。[點擊詳細]

食品安全法應明確保健食品定義

此前由于沒有明確的法律地位和健全的政策法規體係,導致保健食品行業長期動蕩和徘徊,壓制了顧客的消費信心和企業的投資熱情。企業和投資機構因風險顧慮而不敢投入品牌塑造、基礎研究等長線業務,不僅使行業喪失了發展後勁,也致使不法企業趁虛而入瓜分市場,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給行業秩序造成了極壞的影響。此次修訂有望鼓勵優質投資進入,發揮良幣驅逐劣幣的作用,進而促進行業秩序逐步改善。[點擊詳細]

擬加強保健食品使用原料管理

新的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將能夠通過國家標準等進行評價的保健食品明確為“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保健食品;同時規定,有關部門制定的可用于保健食品原料目錄,應當包括用量的要求。[點擊詳細]

光明進軍高端保健食品

光明食品集團正式進軍國內高端保健食品領域,高端養生保健品牌九斛堂日前高調上市。其實早在2010年,光明食品集團就投資1.8億元在雲南西雙版納成立了國內最大的鐵皮石斛産學研一體基地。[點擊詳細]

皇臺酒業蹊蹺“跨界”:虧損擴大急融資

就在白酒行業深陷寒冬之際,皇臺酒業貌似在謀求通過産業多元化改善業績。6月19日,皇臺酒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穆拉德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穆拉德(中國)公司,共投資6億元“跨界”涉足保健品行業。經調查發現,皇臺酒業開發保健品的背後還伴隨著14.02億元的巨額配套融資。有投資者對此分析稱,皇臺酒業此次以一個6億元的項目名義融資14億元。實際目的與其説是投資轉型不如説是變相融資。[點擊詳細]

【責任編輯】婁奕娟
保健行業整頓利好上市公司

保健行業整頓利好上市公司

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産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分析認為,監管部門開展的保健食品“打四非”專項治理行動,對凈化市場、減少“劣幣驅逐良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守法合規企業得到了更大的市場空間。[點擊詳細]

01003010109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