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茶行業盤點:一片樹葉的那些事
2014年茶行業總體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預計茶行業全年總産值可實現3000億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王慶副會長表示,今年是茶行業持續發展和不斷調整的一年。食品安全方面,嚴格管理的同時要重梳標準;茶企紛紛發展電商,需進一步規范、引導;品牌方面,由于茶葉地域性和消費的區域性,仍難發展出全國性的龍頭茶品牌;茶文化方面,要傳承、發揚中國茶文化的精髓,茶文化要貼近生活;未來茶産業亟需加快升級,打造以標準化生産為核心的工業化生産模式。
在即將揮手作別2014年的時刻,回首這一年,全國茶葉流通市場風雲變幻、大事件層出不窮。對于廣大茶商、茶人而言,這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媒體盤點出紅白榜,紅榜上有互聯網大鱷相繼進軍茶行業生産領域;茶商、茶人抱團禦寒;《茶葉分類》國家標準正式實施;茶商積極開拓電子商務;茶人服的出現與興起等熱點事件,白榜上有茶城罷市;歐盟對華“史上最嚴”農殘標準;“古樹茶”被瘋炒等行業事件。[點擊詳細]

北京查處10種問題食品 鐵觀音稀土超標8倍

11月26日,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新一批10種不合格食品,包括鐵觀音、綠茶(茶包)、普洱在內的5種茶葉樣本被檢出稀土含量超標,分別是標注福建省安溪新圳茶廠生産的散裝鐵觀音,標注杭州憶江南茶葉有限公司生産的規格型號為200g/盒的“憶江南”鐵觀音;標注北京奇隆翔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産的規格型號為160g/袋的“奧特”牌奧特精選綠茶(茶包);標注福建省安溪金美茶廠生産的散裝鐵觀音;標注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春明茶廠生産的散裝普洱茶。[點擊詳細]

茶葉稀土超標引國際爭議 限測標準被質疑

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規定了茶葉中的稀土元素2mg/kg的允許限量標準。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梅宇表示,該標準沒有充足的調查基礎,對植物中特別是茶葉中的稀土含量的本底值(各要素在污染前的數值)沒有掌握。從目前已掌握的茶葉中的含量可以看出,這個標準定得太低。他還介紹,目前除中國以外的其他茶葉生産國和進口國,包括美國、日本、印度、斯裏蘭卡、肯尼亞等,都沒有對茶葉設定稀土限量指標,中國設定茶葉稀土標準事實上是自縛手腳,容易成為其他茶葉進口國貿易壁壘的“有效”依據。[點擊詳細]

好茶放下身價 回歸理性消費

記者發現,在價格更趨大眾化的情況下,部分高端茶企謀求轉型,注重特色服務,突出品牌文化特點,向更靠近服務百姓的方向轉變,向市場零售業領域拓展,贏得了一定市場。業內人士陳雄介紹,鐵觀音的銷售價格這幾年趨向實惠水準。如今年安溪鐵觀音毛茶的收購價總體延續前兩年的態勢,一些高山茶的毛茶收購價基本在每斤200元以上,品質好的毛茶價格保持堅挺。而一些低海拔地區的毛茶採購價則多數在每斤一百元以內。[點擊詳細]

高端茶跌幅慘烈 一個茶葉市場6個檔口關門

目前,以三公消費等高端消費消失,讓這些追高的茶葉炒家們吃到了不少苦頭。記者走訪廣州市最大茶葉批發市場——芳村片區,發現有一家茶葉批發市場有六個檔口關門,一家茶葉市場商鋪要重新招租。業內人士分析,高端普洱茶價格寒流來襲,以三公消費等為主導萬元茶跌幅慘烈,禮品茶同比銷量下降兩三成。商家們認為,未來,回歸大眾消費的普洱袋泡茶等才是理性消費。[點擊詳細]

2014年茶企、茶農紛紛“觸電” 發展迅猛 以價格競爭為主

國內茶葉電商銷售將突破100億元

工信部信息化三農服務辦主任梅逸表示,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茶葉銷售平臺和渠道模式,去年茶葉電商的銷售總額接近85億元,根據目前的增長勢頭推算,到2014年底,預計為100億元。他認為,近幾年來,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帶動了茶葉市場的井噴現象,中國茶産業發展迅速,2013年全國茶葉總産量達189萬噸,同比增長6.5%,全國茶葉農業總産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點擊詳細]

川茶電商平臺銷量猛增 前景尚待觀察

在團購、流通、專賣店等渠道處于調整、變局之時,銷售額迅速增長中的電商渠道似乎給了川茶企業新的出路。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川茶企業經過多年的耕耘,傳統渠道上的市場多半在川、渝兩地,很難再有所擴大,而網絡則給川茶企業展現了更大的市場空間。然而,川茶電商化真的找到了發展模式,路能越走越寬廣嗎?事實上,有些問題還未解決。[點擊詳細]

【責任編輯】朱方
袋泡茶是世界茶業消費主流

袋泡茶是世界茶業消費主流

據介紹,在國際市場,袋泡茶不僅是消費主流,而且還呈不斷上升之勢。目前,世界袋泡茶年銷售量佔茶葉銷售量的1/4,佔主導地位,這一消費趨勢在歐美國家表現得尤為明顯,比如歐洲各國的袋泡茶消費量普遍佔其茶葉消費總量的80%以上。[點擊詳細]

01003010109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