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梁志宏、副教授薛岩松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存放到冰箱裏的酸奶表面會滲出一層水,有消費者認為這是因為酸奶變質,不能再喝了。其實,這是一種認識誤區。酸奶表面出水是一種乳清分離現象,析或滲出的“水”就是乳清。酸奶發生乳清分離不會帶來食品安全風險,只要沒有伴隨變色、異味,就不影響酸奶的安全性,攪拌後仍可食用。
乳清是酸奶發酵過程中自然析出的液體,主要含水分、乳清蛋白、維生素、礦物質和少量乳糖。它是牛奶中酪蛋白凝結成酸奶凝膠後釋放出的部分,富含營養且對人體無害,健身人群常食用的乳清蛋白粉即來源於此。酸奶中的乳清分離屬於正常現象,主要是因為酸奶中的乳酸菌發酵産酸導致蛋白質凝固,部分乳清(水分和乳糖等可溶性成分)就會自然析出,尤其在運輸或靜置後更明顯。
酸奶中乳清之所以會析出,常見的原因主要有3個:一是自然發酵過程,乳酸菌分解乳糖産生乳酸,導致蛋白質凝固,部分乳清被“鎖”在凝膠結構中,結構破壞後析出;二是自製酸奶更易出現,未添加增稠劑或穩定劑的自製酸奶(如普通全脂牛奶+菌種發酵)更易析出乳清;三是儲存影響,長時間冷藏、震動或取食時操作不當(如搖晃)會破壞凝乳結構,導致乳清析出。
發現酸奶上面飄了一層水,可直接飲用或與酸奶攪拌均勻後食用。當然,如果乳清出現異味(如臭味、酒味或異常酸味)、顏色異常(如出現粉紅、灰綠等非乳白色)、質地變化(如表面有黑點、黴斑或凝塊不均勻),説明酸奶已變質,須丟棄。
對消費者來説,在選購酸奶時要查看保質期,檢查包裝是否有破漏,按照包裝上標注的儲存條件決定是否冷藏或常溫存放,同時盡快飲用。已開封的酸奶更要盡快喝完,避免存放以免變質。(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李建/整理)
原標題:專家解讀|酸奶“出水”就是變質了嗎
【糾錯】 【責任編輯:楊登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