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 | 若要告別,請微笑着説再見_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_新華網

全運會 | 若要告別,請微笑着説再見

2025-11-12 12:14:4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廣東清遠11月12日電(記者王楚捷、胡拿雲、戴斌)11日下午的清遠體育中心體育館內,燈光聚焦在中央摔跤墊。女子自由式摔跤76公斤級銅牌賽結束後,36歲的周倩原本打算無論輸贏,都要在賽場上脫下跤鞋——那是摔跤手宣告退役的儀式性動作。

  “結果裁判剛宣判完,‘啪’一聲,場上燈就黑了,後面金牌賽選手要入場,我得趕緊離開。”她賽後笑着説,“那只能算了。”

  帶着一貫的爽朗笑容,這位湖南妹子把這場未盡如意的謝幕,講得輕描淡寫。

  11月11日,山東隊選手孫靖茹(右)與湖南隊選手周倩在銅牌賽中。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就在幾分鐘前,終場哨聲響起,19歲的年輕選手孫靖茹揮拳歡呼,裁判舉起她的手臂宣告比賽結束。

  站在另一邊的周倩,並不像多數失利者那樣帶着不甘,她笑着與裁判道別,快步跑向場邊,朝觀眾席上的家人揮手致意。那一刻,她的笑容更像是完成了某種內心的交代。

  這場比賽是一次象徵性的“新老交接”。作為十五運會女子自由式摔跤參賽年齡最大的選手,周倩曾在5個月前的資格賽中戰勝過孫靖茹,如今銅牌賽勝負易位。

  她並沒有失落,反而為對手的成長感到欣慰。“這意味着年輕選手在認真對待比賽,也是在以全力尊重我。”周倩説,這是中國摔跤“新一代正在成長”的證明。

  “這次比賽我打得特別開心,也特別舒心。”周倩説,“我沒有任何包袱,因為我知道這大概是我的最後一次大賽了。能站在賽場上,就已經是一種勝利。”

  2021年8月1日,中國選手周倩(左)與德國選手阿琳在摔跤項目女子76公斤級四分之一決賽中。當日,東京奧運會摔跤項目開賽。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 攝

  這位曾獲得過奧運會銅牌、亞運會與亞錦賽金牌的摔跤名將,在過往四屆全運會上獲得1金1銀1銅,而這次的第五名,她笑稱“也算是一種集齊”。

  除了在心態上更加享受比賽,與過往不同的是,這次全運會,周倩的身份不僅是運動員,還是一位不到兩歲孩子的母親。

  “相較於巔峰時期的自己,現在身體狀態確實要弱一些。”周倩説,“但帶寶寶讓我學會了耐心。以前遇到困難很容易‘破防’,現在能更平靜地面對。”

  産後第6個月,周倩毅然決定停止哺乳,重返訓練。體重、體能、技戰術——所有的一切幾乎都從零開始。懷孕期間增長的近50斤體重,曾被她視為復出路上的最大難關。

  “剛開始回來隊裏,我都不好意思説體重有100多公斤了,只説自己96公斤。”周倩忍不住笑出了聲。

  2013年9月8日,在第十二屆全運會摔跤比賽女子自由式63公斤級決賽中,湖南選手周倩(上)不敵西藏選手西洛卓瑪,獲得亞軍。新華社記者王松攝

  減重過程比預想的輕鬆。“堅持訓練、合理飲食,體重就慢慢下來了。反而是外界的質疑更難克服,我沒有辦法不去在意那些聲音——‘不如以前了,為什麼還要回來瞎折騰’。但幸運的是,我的教練和搭檔(陪練)都特別支持我、鼓勵我。”

  周倩説,面對外界的質疑,她選擇不去解釋,只是用訓練去回答。有時候在墊上反復練習同一個技術動作,即使單調枯燥,她也不覺得辛苦,一遍又一遍。她説:“這可能就是當媽媽後賦予我的一種力量。”

  周倩説,這份力量並不只來自自己,也來自家人的托舉。做出復出的決定後,婆婆主動承擔起照顧小孩的任務,丈夫也給出了堅定支持:“去做你想做的事。”

  全運會資格賽那天,她意外地看到丈夫出現在觀眾席。“我那場輸了,挺懊惱的。”她笑着回憶,“可看到他以後,心裏一下子就平靜了——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拼。”

  家庭的支撐讓“堅持”有了更溫柔的模樣。“我的愛人是一名放射科大夫,平常不太愛説話,大家都覺得他很內向,但只要我提到訓練或身體狀況,他總會盡力幫我想辦法。我們之間總有聊不完的話。”

  周倩説,正是有了這樣的托舉,她才能心無旁騖地走到今天。雖然這一次沒能登上領獎&,但她並不失落,眼神裏反而有種平靜的光。

  “我更希望大家看到我努力拼搏的樣子,看到我作為一個普通人,在角色轉變中的成長與韌性。”她説,“結果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走得穩,每一步都算數。”

  “希望成為孩子的榜樣。”周倩説,“等她長大一點,能明白媽媽為什麼這樣堅持,也能從我身上看到力量。”

  2017年9月6日,在第十三屆全運會國際式摔跤女子自由式75公斤級決賽中,湖南選手周倩戰勝湖北選手許晴,獲得冠軍。新華社記者李賀攝

  也許,這就是競技的另一種答案:並非所有勝利都在冠軍&上。有時候,它藏在一個36歲的媽媽運動員重新係好摔跤鞋帶的瞬間,藏在她笑着告別的背影裏,也藏在那個被母親身影照亮的孩子眼中。

【糾錯】 【責任編輯:解冰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