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嘗過“AI大廚”炒的菜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13 09:07:1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你嘗過“AI大廚”炒的菜嗎?

字體:
  

  北京市海淀區京張鐵路遺址公園內的“煎餅馃子機器人”。

  受訪者供圖

  江蘇省江陰市澄頤享AI社區餐廳內,AI餐飲機器人正在運行。

  受訪者供圖

  在第四屆消博會上,拉花咖啡機器人為參觀者製作咖啡。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攝  

  去餐館吃飯,不少消費者體驗過AI語音點餐、AI機器人送餐,但是“AI大廚”炒的菜,你嘗過嗎?

  炒菜、炸雞塊、攤煎餅、包包子……AI餐飲機器人參與後廚掌勺,給餐飲行業帶來新變化。

  炒出的菜兼具色香味

  將豬肉絲、青筍絲和木耳絲等原料放入備料盒並點擊“魚香肉絲”選項後,AI餐飲機器人立馬忙活起來:預熱、放油、按序加料、快速翻炒,很快廚房內香氣四溢……在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一家餐飲店內,“AI大廚”僅用63秒便炒制出一盤色香味俱全的魚香肉絲。

  “味道不錯,出餐也快。如果老闆不告訴我,我嘗不出這菜是機器人炒的。”一位顧客這樣評價。在餐廳後廚,5&AI餐飲機器人各顯神通,煎、炒、烹、炸一應俱全,回鍋肉、麻婆豆腐、酸菜魚等菜肴頻頻受到顧客好評。

  “AI餐飲機器人模擬人工製作手法,力求還原手工美食的風味與口感。”久秉機器人(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於欽瑋説,“AI大廚”製作的食品,味道並不遜於真人廚師。

  不久前,“美膳獅”智能炒菜機器人與湘菜廚師楊孫之間的對決,引發行業廣泛關注。兩位“大廚”共同炒制了三道菜:XO醬筍炒海螺、小炒黃牛肉和辣椒炒肉。在色香味方面,二者不相上下。機器人在效率上更勝一籌,花費時間僅為3分8秒,而楊大廚則用了9分32秒。

  “AI大廚”炫技的背後是烹飪大模型的支撐。萬得廚&&推出的“祝融”烹飪大模型,集成了食材感知、烹飪決策和設備控制,不僅能實現自動化烹飪,還能根據用戶口味偏好進行個性化定制。在AI模型訓練過程中,為了獲取大量數據,萬得廚專門組建了數百人的烹飪團隊,利用溫探陣列、RGB攝像頭、功率器件和氣味傳感器等工具,細緻捕捉每一道菜在烹飪過程中的溫度、顏色變化以及氣味等多維度數據。

  “我們注重收集消費者對口味優化的建議,讓‘AI廚師’不斷學習這些反饋意見,持續完善功能。”於欽瑋介紹,目前公司開發出的AI模型能夠根據不同地區消費者的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

  目前,“AI廚師”的功能正在進一步拓展。有些AI餐飲機器人不僅能烹飪美食,還能承擔食材準備、洗菜切菜、包裝菜肴等全流程任務。

  餐飲企業降本增效

  使用“AI大廚”成為許多餐飲企業降本增效的新途徑。

  一名餐飲店店主分析:以辣子雞為例,人工烹飪需8至10分鐘,人力成本7元至13元;“AI大廚”則僅需3.5分鐘,能源成本約0.5元。AI餐飲機器人的購置和維護成本並不高。特別是對於窗口式的大宗菜肴供應,AI餐飲機器人具有明顯優勢。

  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24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顯示,65.7%的被調研企業將數字化納入發展規劃,AI在餐飲業中的應用場景正在不斷豐富。

  “‘AI大廚’解決了餐飲領域中高時長工作、高成本運作等痛點,我們相信AI餐飲機器人將獲得廣泛應用。”於欽瑋&&。

  今年11月,江蘇省江陰市首家全流程智能AI餐廳——澄頤享AI社區餐廳啟用。在敞亮的後廚內,AI餐飲機器人忙着加料、旋轉、翻炒,簡單菜品只需要3分鐘就完成,複雜菜品需要半小時左右。“機器人通過二維碼識別送過來的凈菜原料,模擬人工炒菜環境,實現全流程的規範化和標準化。”江陰澄頤享餐飲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麗&&,“AI大廚”的引入可以大大節約社區食堂的運營成本。

  如今,已有AI餐飲機器人開始“持證上崗”。不久前,北京市海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向享刻智能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頒發了具身智能機器人食品經營許可證。北京經開區行政審批局向久秉機器人(北京)有限公司頒發了利用自動設備從事食品經營熱食類食品經營許可證。業內人士&&,北京市在全國率先探索為“AI廚師”發證,將推動AI技術加速進入餐飲行業。

  對AI餐飲機器人的監管也在跟進。北京市海淀區在全國率先探索AI餐飲行業監管創新,制定了“餐飲服務智能機器人”的管理規範和47項監管標準,確保機器人安全上崗。

  “不同於傳統餐飲門店監管,我們主要從三方面發力做好智能機器人餐飲業務監管。”海淀區花園路街道市場監督管理所所長段星介紹,一是過程管控,食品原料要保證來源安全,且食材加工過程中不被污染,食品要煮熟炸透;二是設備管控,設備要運行正常,材質安全,部件不易脫落並易於清洗消毒;三是數據管控,要有全程數據傳輸儲存,便於調取。

  人機協作是發展趨勢

  “AI廚師”能取代真人廚師嗎?

  享刻智能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震認為,現階段不少菜品的標準化程度高,非常適合無人化操作,機器人能保證餐品的出品質量與一致性。

  但在烹飪愛好者羅鍵看來,“AI廚師”掌勺終究少了點“鍋氣”。他認為,原料與火候的互動來自廚師的經驗積累,這種風味並非機器能簡單復刻。

  業內專家認為,隨着智能技術的進步,技能要求較低的工序可以被機器人取代。但在創意與菜譜研發方面,AI餐飲機器人尚不能取代真人廚師。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人機協作將是餐飲行業的發展趨勢。一方面,借助智能技術,一些高技能廚師能夠從繁重的日常操作中解放出來,專注於菜品創意與精緻製作;另一方面,隨着技術不斷迭代,如引入知識圖譜、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未來的機器人或將具備指導廚師調整菜品味道和烹飪參數的能力。相較傳統的廚房設備,具身智能餐飲機器人智能化程度高,可以完成場景感知、理解、操作等一系列複雜任務,推動餐飲産業實現數字化升級。

 
【糾錯】 【責任編輯: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