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債市更常用收益率而非價格?-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1 15:15:55
來源:新華網

為什麼債市更常用收益率而非價格?

字體:

  

  在債券市場中,投資者們常常會發現一個現象:大家更習慣用“收益率”來討論債券的定價,而非直接提及“價格”,這與股票、商品等市場中的表述有明顯差異。

  有些小夥伴會好奇,為什麼相比於價格,債市更“喜歡”用“收益率”這個指標呢?

  收益率解決了債券間的“可比性”問題

  提起債券的收益率,我們一般指的是到期收益率(YTM),即投資者以當前市場價格買入債券並持有至到期的年化平均回報率,需要通過公式倒推計算:

  其中:P為債券價格,C為票息(=面值*票面利率),F為面值,n為剩餘期數,YTM為到期收益率

  債券市場種類繁多,不同債券在票面利率、期限、付息頻率等方面存在差異,直接比較價格缺乏實際意義。例如,一隻票面利率5%、期限10年、一年付息一次的債券,與一隻票面利率3%、期限5年、半年付息一次的債券,二者的價格並不具備可比性。​

  而到期收益率則不同,從上面的公式中我們可以發現,它的計算綜合考慮了債券的價格、利息、面值、剩餘期限,能夠將不同債券的各種差異進行標準化處理。通過計算到期收益率,投資者可以直觀地比較不同債券的投資收益水平,從而做出更合理的投資決策。

  收益率與利率的聯動性更直接​

  市場利率、政策利率都是影響債券市場的重要因素。而相比於價格,債券收益率與利率的聯動會更為直接和明顯。

  例如,通常來説,當央行降息時,債券的收益率會同步下降;當市場利率上行時,債券的收益率也會同步上行;而如果市場資金面收緊、資金成本抬升,短期限債券的收益率也會隨之抬升。

  因此,投資者關注收益率,能夠更及時、準確地把握市場利率和政策利率變動對於債券投資的影響,以便調整投資策略。

  ​收益率是投資回報的綜合體現​

  債券的價格只是一個即時的交易價格,無法全面體現投資者持有到期的整體收益情況。而到期收益率則涵蓋了投資過程中的所有現金流,包括定期獲得的利息以及到期收回的本金,並考慮了購買時支付的成本(買入價格)。對於投資者而言,到期收益率能夠更全面地衡量一項債券投資持有到期的實際回報,是評估投資價值的重要依據。

  ​債券收益率有風險定價的作用

  不同債券面臨的風險不同,如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等,這些風險都會在收益率中得到體現。一般來説,風險越高的債券,投資者要求的收益率也就越高,以補償其所承擔的額外風險。​

  例如,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信用評級較低的債券,收益率通常高於信用評級較高的債券;流動性較差的債券,收益率通常高於流動性較好的債券,這部分額外的收益率就是對投資者承擔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風險的補償。

  通過收益率的差異,債券市場實現了對不同風險水平債券的定價,投資者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相應收益率水平的債券進行投資。

  總結來説,在債券市場中,收益率相比價格具有更強的可比性、與利率聯動更直接、能綜合體現投資回報和風險定價,使得收益率成為債券市場中更常被提及的指標。當然,債券價格也有着其獨特的應用場景與價值。對於投資者來説,理解收益率的含義和作用,是參與債券市場投資的重要基礎。

【糾錯】 【責任編輯:馬渭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