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星辰啟航·共育未來”大中銜接科學教育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沙河校區召開。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航空航天科學教育專委會(簡稱“專委會”)主辦。研討會上,專委會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潘翀,攜手來自西藏拉薩北京實驗中學的學生扎西雲旦,共同啟動上線了“星辰啟航”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課程(以下簡稱課程)。
課程歷時三年精心打造,旨在提供適應於大中銜接的中小學校內、外航空航天課程體系和線上線下優質教學資源,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空天報國情懷的新時代拔尖創新青少年人才貢獻力量。
課程遵循教育部新頒佈的《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基於跨學科學習、終身學習等教育理念,依據2024年教科版《科學》新教材而設計,廣泛吸收世界範圍內航空航天領域的新知識、新成果,凸顯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定位清晰、結構完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能夠有效激發青少年對航空航天的興趣和愛好、樹立科技文化自信。
該課程根據學段和學情,將航空科技課程和航天科技課程各自細分為4個級別、14個階段,每個領域224節課程,總計448節課程。首批課程已在全國20個省市1000余所中小學校進行了試點,覆蓋受益20余萬中小學生,科技教育育人成效初顯。
專委會主任潘翀教授在發布會上&&,專委會將優先向中西部地區的中小學開放課程資源,並呼籲教育部門和社會公益組織攜手並肩,形成多元投入機制和自造血機能,為全國青少年科學教育提供更多的優質資源。
“星辰啟航”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課程的正式推出,是我國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教育的一次創新嘗試,將為培養更多青少年學生成為航空航天拔尖創新人才發揮積極的作用。
【糾錯】 【責任編輯:徐曼曼 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