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駱駝比沙漠多!” 降溫催熱北京衝鋒衣市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31 09:46:06
來源:中國商報

“北京的駱駝比沙漠多!” 降溫催熱北京衝鋒衣市場

字體:

“北京的‘駱駝’比沙漠都多。”這句近期在社交媒體上刷屏的調侃,足以證明衝鋒衣今年在北京的普及程度。

被網友們戲稱為“北京市服”的衝鋒衣,在2025年10月以來的“斷崖式降溫”下迎來爆發式增長。無論是在通勤高峰的地鐵口,還是在周末的公園和商場,衝鋒衣已經成為不少市民外出時不約而同的選擇。因為實用性強、使用場景廣泛,加之其在設計、色彩等方面的不斷升級,如今的衝鋒衣市場規模仍在不斷擴大。

降溫催熱衝鋒衣選購潮

“前段時間連着下雨,下班的晚上緊急衝到奧萊買衝鋒衣,發現相鄰幾家戶外品牌的店裏全是在試衝鋒衣的人。”近日,95後上班族旦旦(化名)在分享自己的購物經歷時&&。

今年,衝鋒衣市場的火爆程度絲毫未減。京東&&數據顯示,自10月9日晚8時“雙11”活動開啟至10月20日18時,包括衝鋒衣褲在內的超50個運動品類成交額同比超雙位數增長。抖音商城“雙11”戰報顯示,在“冬上新”活動中,北面衝鋒衣“新品爆發超預期”,直播當日GMV增長達到208%。天貓&&的衝鋒衣熱賣榜則顯示,銷量最高的産品是駱駝一款券後價399元的三防衝鋒衣,僅上新18天就銷量破萬。在北京地區,一週內有超過300人選購了該款産品。

線下方面,衝鋒衣銷售同樣緊俏。10月25日,記者在北京大興薈聚商場看到,凱樂石、北面、蕉下、本來等多家戶外運動服飾門店內,均有不少消費者在試穿衝鋒衣。因為進店客流管控,始祖鳥門店外等候進店的消費者甚至排起了長隊。

消費者在始祖鳥門店外等待進店。

凱樂石門店工作人員&&,秋冬季節本身就是衝鋒衣銷售旺季,加之北京近期的明顯降溫,店內客流量10月以來出現了明顯增長。大多數消費者選購衝鋒衣還是面向日常通勤和輕戶外場合。基於此,店內工作人員主要向消費者推薦一款抓絨內裏的軟殼衝鋒衣,面料比硬殼更柔軟,適合在10攝氏度左右的起風和小雨天氣穿着,不少消費者都是“即買即穿”。

近日,不少消費者在凱樂石門店內選購衝鋒衣。

旦旦就是因為北京前段時間的“斷崖式降溫”和接連下雨而選購了自己的第一件“市服”。不過在此之前,她已在衝鋒衣市場中觀望了兩年。

“之前一兩年我就一直打算買一件衝鋒衣,但一直沒狠下心,覺得和自己之前的穿衣風格不太搭。我以前在秋天愛穿風衣和大衣,但今年10月冷得太快,我的風衣還沒找出來就已經用不上了。”旦旦説。

在多家門店挑選和試穿後,旦旦選擇了狼爪的一款淡紫色抓絨內膽三合一衝鋒衣,到手價不到1500元。在她看來,淡紫色溫柔低調,收腰板型也比較時尚,三合一款式延長了服裝的適用時間,價格不高不低,屬於一個“比較均衡”的選擇。

“沒穿幾天就‘真香’了。”旦旦説。“我有時候出門會騎電瓶車,穿上衝鋒衣之後,最明顯的感覺就是面料抗風,不會像之前那樣有風呼呼往袖子裏鑽的感覺。”

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從曾經的“土氣”到現在全民皆穿的“市服”,消費者對衝鋒衣的評價,在短短幾年之內發生了巨大變化。

過去,衝鋒衣更多只是被戶外專業人士和愛好者關注。選購時,“硬殼”“透濕性”等是他們着重留意的指標。但隨着在外觀設計上的時尚轉型和在日常場景上的精準切入,如今的衝鋒衣已突破了專業裝備的邊界,變成了人們在秋冬季節裏和大衣、羽絨服一樣常見的服飾選擇。

在智研諮詢發布的衝鋒衣市場研究報告中,2023年被稱為“衝鋒衣元年”,行業市場規模同比上漲29.9%。2024年,衝鋒衣市場持續升溫,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00億元,同比上漲25.5%。藝恩諮詢發布的《衝鋒衣行業市場趨勢監測報告》顯示,2025年,衝鋒衣行業依然保持着較高的增長潛力,聲量增速達到233.6%。

消費者正在選購衝鋒衣。

其中,價格在千元以下的衝鋒衣仍是多數消費者的選擇。上述智研諮詢報告顯示,542元以下的衝鋒衣在當前市場的佔比達到51.40%,銷售額超過60.2億元;其次是542元至1084元價格段,市場佔比為23.69%,兩個價格段的合計佔比超過70%。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消費者正在衝鋒衣市場中扮演着愈發重要的角色。飛瓜數據《2025年衝鋒衣品類線上消費市場洞察》顯示,衝鋒衣女性消費者佔比從2021年開始呈現持續攀升趨勢,到2023年,這一比例已達到56.9%,並在隨後幾年保持在高位。

“我記得前幾年社交媒體還把穿衝鋒衣的女生叫‘山系女孩’,現在也沒有這種説法了,因為已經太常見了。”旦旦説,“不管是坐地鐵、走在街上,還是在公司裏,到處都是衝鋒衣。”旦旦説。

安全環保成為新趨勢

根據結構和功能,目前市面上的衝鋒衣大致可分為硬殼衝鋒衣、軟殼衝鋒衣、三合一衝鋒衣幾個類別。其中,硬殼衝鋒衣的功能性較強,適用於惡劣天氣和攀爬岩石等戶外場景,但舒適感較低。軟殼衝鋒衣的功能性較硬殼有所減弱,舒適度有所提升,更適用於露營、日常通勤等場景。而三合一衝鋒衣是國內市場上的主流衝鋒衣類型,內膽又分為羽絨、抓絨、棉等不同材質,讓消費者能夠根據氣溫自行組合,甚至做到“一件衣服穿三季”的效果。

在這些類別之下,近年來的衝鋒衣市場還在不斷細分。記者走訪多個品牌門店注意到,如今的衝鋒衣在外觀上不斷升級,接連推出燕麥色、香芋紫、霧霾藍等顏色以及收腰款、風衣款等板型,以迎合消費者的時尚需求。另一方面,專門為兒童體形設計的衝鋒衣也開始成為本來、迪卡儂等不少衝鋒衣品牌的細分類別。

近年來,衝鋒衣在外觀上不斷升級,為消費者提供了燕麥色、霧霾藍等更多元的色彩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3月,衝鋒衣面料安全性問題曾引發不少消費者關注。在實地走訪時,記者注意到,多個衝鋒衣品牌都將面料的安全環保性標注在顯眼位置,如本來的一款“輕軟甲”衝鋒衣外套的宣傳語,就是“無氟防護更安心”。相較於傳統含氟涂層,無氟技術規避了全氟化合物可能對人體和環境造成的潛在影響,正成為越來越多注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消費者的選擇。

衝鋒衣的熱潮之下,除了已在市場中站穩腳跟的始祖鳥、北面、哥倫比亞等國外品牌及伯希和、駱駝、探路者等國內品牌,蕉下、美特斯邦威等品牌也藉&近年來向“輕戶外”轉型的機會搶佔衝鋒衣市場。不僅如此,連Teenie Weenie、太平鳥等傳統服飾品牌今年也推出了衝鋒衣新品——從幾百元的平價款到幾千元的高端款,從經典戶外品牌的簡約酷帥到少女品牌的溫柔甜美,市場格局的變化,進一步反映出如今的衝鋒衣正在成為一類可以讓所有消費者都能找到適配款的“全民服飾”。

“大家穿的衝鋒衣可能品牌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價格不一樣,但這個東西本身就是一種默契。”在旦旦看來,衝鋒衣之所以在北京這樣受歡迎,一方面是因為北京風大,但更多可能是因為北京的學生和“打工人”多,衝鋒衣抗寒又能擋風雨,耐磨又好清洗,與大家的需求非常適配。

“我猜,衝鋒衣能被稱為‘北京市服’,可能因為它就像大家在大城市裏的一件鎧甲,不僅包裹住身體,也包裹住心靈。”旦旦説。(記者 於佳鑫 文/圖)

【糾錯】 【責任編輯:紀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