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國機器人産業發展大會11月10日-12日在上海舉辦。大會以“構建開放協同的智能機器人發展生態”為主題,通過系統梳理總結“十四五”機器人産業發展態勢,聚焦“十五五”智能機器人産業發展生態的關鍵要素,為全球機器人産業提供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大會舉辦期間,匯川技術工業自動化(中國)(以下簡稱“匯川技術”)輪值總裁劉東旭接受新華網採訪。
劉東旭稱,匯川技術布局人形機器人基於三點,一是技術同源,核心産品與機器人關鍵模組技術同源;二是場景紅利,深耕製造業20多年,熟悉多種工業場景需求;三是時代窗口,政策與技術迭代帶來紅利。
談及人才培養,劉東旭&&,未來機器人工程師要打破傳統技術框架,具備跨學科整合能力,實現運動控制與認知決策協同,還要有本質思維和問題拆解能力。教育體系需從課堂灌輸轉向實戰培養與生態共建,通過項目制學習促人才成長,做好內外部賦能。産學研方面,匯川與高校共建實驗室、開發課程,將企業需求融入教育環節,這也要求高校打破專業壁壘,開展跨學科綜合性學習。
未來,匯川技術有清晰規劃。劉東旭透露,首先要突破核心零部件,解決“卡脖子”問題,其次是讓機器人在工業場景規模化落地,聚焦製造業操作界面,用客戶資源快速驗證場景穩定性,成為高效節能領導者,降低機器人能耗,為産業做貢獻,做科技強國的脊梁。
【糾錯】 【責任編輯:趙碧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