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洽會看中企“走出去”新趨勢-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1 16:20:20
來源:新華網

從投洽會看中企“走出去”新趨勢

字體:

  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電 《參考消息》近日刊發文章《從投洽會看中企“走出去”新趨勢》。全文如下:

  在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投洽會”)上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922億美元,同比增長8.4%,連續13年位居全球前三。

  近年來,國際貿易秩序面臨深度調整,在部分國家貿易壁壘高企、逆全球化寒流涌動之際,更多中國企業憑藉長期積累的品牌、品質、産業集群等優勢,持續拓展海外市場,從“走出去”到“融進去”,新一輪出海贏得更大發展。

  從“採購商”到“産業夥伴”

  在本屆投洽會廈門國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貿股份”)的展&上,一列醒目的火車模型吸引眾多觀眾駐足。車身上印有“塔什幹-福州”字樣,一頭連着烏茲別克斯坦棉紗,另一頭則是福建織造的面料。

  今年5月,從塔什幹至福州的中亞返程線路正式開通,國貿股份採購的50櫃烏茲別克斯坦棉紗,僅用13天時間就跨越6000公里抵達福州,較傳統海鐵聯運方式縮短近半物流時間。這批棉紗直達福建多家染廠,加工成色紗後,被製成各類面料、毛衣銷往全球。

  6月6日,首趟塔什幹-福州中亞回程班列抵達福州江陰港站卸貨。(受訪者供圖)

  “出海”是一場雙向奔赴的共贏之旅。烏茲別克斯坦盛産棉花,棉紗産量穩定充足。國貿控股集團總經理高少鏞説,公司將生産環節布局到海外原料産地,是貼近源頭、降低採購成本、優化全球供應鏈布局的關鍵舉措。自2016年起,該公司便與烏茲別克斯坦的一家本地頭部棉紗廠合作,如今每月從該工廠發往中國的棉紗,已佔其總産量近一半。

  國貿股份不僅採購棉紗,還借助公司資源整合和深耕産業優勢,幫助工廠規劃二期建設,探討合作延伸産業鏈、提升附加值,從“採購商”轉變為“産業夥伴”。目前國貿股份已在烏茲別克斯坦設立&&公司,與50多家企業長期穩定合作,持續賦能當地棉紗産業。

  烏茲別克斯坦副總理扎姆希德·霍扎耶夫在本屆投洽會開幕式上説,中國是烏茲別克斯坦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也是該國經濟的主要投資者之一。未來歡迎中國加強區域互聯互通,願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繼續成為推進基礎設施貿易和投資的可靠夥伴。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目光投向全球,積極開展跨國經營活動。它們統籌利用國際和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格局。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計劃投資73億歐元(1歐元約合8.36元人民幣),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建立電池製造廠。該項目建成後,將為歐洲更多汽車製造商生産配套動力電池,成為中國新能源企業出海重要布局項目之一。

  從“賣産品”到品牌出海

  多位“走出去”企業家告訴記者,中國企業的出海路徑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從代工生産、貼牌出口,逐步轉向品牌與服務出海,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進程已邁入新階段。

  去年以來,盼盼食品集團國際業務負責人頻繁往返晉江和印尼哥倫打洛。“公司計劃直接在印尼等東南亞地區設廠,就地取材將椰子加工成椰漿、厚椰乳等産品,既最大程度保留風味,又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和原料損耗。”盼盼食品集團相關負責人説,印尼不僅有豐富的本地原材料,還是東南亞人口第一大國,消費潛力巨大。

  如今,盼盼在印尼市場的年出口額已突破一億元。在公司的出口産品中,自主品牌“panpan”産品的比例已從幾年前的20%提升至80%。

  從早期為他人代工的“貼牌出海”,到如今高舉自主品牌走向全球,創立於1994年的青蛙王子集團産品已遠銷全球四大洲近20個國家,年銷售額近20億元。集團總經理李周欣説:“2004年我們開始承接海外代工訂單,那時産品設計、規格全由對方定,我們只負責生産。2016年轉型跨境貿易,嘗試靠近終端市場。而到2023年初,公司正式邁入品牌出海新階段,重點開拓東南亞和中東市場,甚至在新加坡創立了專注東南亞市場的嬰童品牌。”

  更多中國製造産品揚帆出海的同時,中國企業的服務貿易也乘風破浪,駛向全球。美圖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欣鴻介紹,近兩年,美圖全球化按下“加速鍵”,海外業務增長勢頭強勁。截至2025年6月底,其全球月活躍用戶數已攀升至2.8億,同比增長8.5%。其中,中國內地以外市場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9800萬,同比增長達15.3%。吳欣鴻介紹,公司的人工智能(AI)創意功能深受海外用戶歡迎,如“AI換裝”推動旗下美顏相機奪得泰國、越南、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2國應用商店總榜榜首。

  從“走出去”到“融進去”

  出海並非簡單的産品遷移,而是“入鄉隨俗”的深度融合。李周欣認為:“要尊重並主動適應當地文化與消費習慣。例如在東南亞,人們偏愛甜食,産品便選用食品類甜香調;當地節假日多,品牌就精心設計應季促銷與主題包裝。”

  “中國企業出海,不只是享受市場與人口紅利,我們更希望與當地共享發展機遇。”李周欣介紹,在馬來西亞,青蛙王子通過與當地合作,不僅使合作夥伴的訂單量翻了兩番,還帶去了智能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與先進製造經驗,幫助當地提升産業水平。

  如今,國際經濟貿易秩序面臨深度調整,多位與會人士認為,“走出去”不是單向輸出,而是精準適配多元需求;不是單點合作,而是通過場景深度融合當地産業。

  需要指出的是,中資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步伐加快,面臨財務、金融及法律合規等風險,需要金融機構和專業服務機構從多個層面為企業提供支持和保障。

  廈門建發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加快供應鏈海外布局,與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業務往來。“通過完善公司全球物流網絡,為鋼鐵、漿紙、農産品、消費品、礦産、能化等産業客戶‘走出去’提供安全穩定、暢通高效的國際物流服務。”該公司運營管理部總經理白火煉説。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丁長髮認為,從國際市場來看,全球保護主義加劇,世界經濟依然充滿不確定性,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難度仍然存在,需要從政策保障、法律保障、技術保障等多個層面加以支持。未來應進一步加大對企業“走出去”綜合性政策的支持力度,提供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服務,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記者 鄭良 龐夢霞 吳劍鋒)

【糾錯】 【責任編輯:趙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