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處公共場地變秋糧曬場 大名縣秋收工作近尾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0 14:49:34
來源:新華網

千余處公共場地變秋糧曬場 大名縣秋收工作近尾聲

字體:

  “這雨下得人心慌,還好縣裏的收割機直接開到地頭,剛割下來的玉米馬上就拉去烘乾了,一顆糧食都沒糟蹋!”10月8日,大名縣沙圪塔鎮屯頭村村民陳蘭英站在金燦燦的糧堆旁,臉上的愁雲徹底消散。連日來,華北地區遭遇持續降雨天氣,地處河北南部的大名縣累計降水量已達68.8毫米,正值秋糧集中收穫期,連綿陰雨導致土壤濕度驟升、作物倒伏風險增加,秋糧收穫、晾曬面臨“搶時間就是保收成”的嚴峻挑戰。

  圖為履帶式玉米收穫機在作業。新華網發

  面對不利局面,大名縣迅速啟動農業應急響應,圍繞搶收、搶曬、搶烘三大關鍵措施,迅速確立“縣級統籌、一線攻堅”的工作思路,在全縣開展全方位、地毯式摸排,精準掌握玉米、花生等主要秋作物的種植面積、未收穫面積,收穫機械、烘乾設備、運輸車輛、晾曬場地、倉儲設備等關鍵資源底數的基礎上,樹立全縣“一盤棋”的思想,整合資源、全員行動打響搶收、搶曬、搶烘“三搶”攻堅戰,全力守護群眾“糧袋子”。

  圖為玉米烘乾場。新華網發

  建立“縣-鄉-村”三級包聯機制,在全縣抽調精幹人員、分別由各縣直單位“一把手”帶隊組成20個幫扶組,分包全縣20個鄉鎮進行幫扶,將秋收秋種工作細化分解到人、到村、到地塊。並且組織30余名農業技術人員深入一線,按照“一戶一策、分類指導”的原則,現場指導農民開展“三搶”作業,並通過電視台、社交媒體等形式,加強宣傳培訓,擴大技術普及覆蓋面。同時,建立詳細&賬,明確全縣35&履帶式玉米收穫機、53套烘乾設備、185&運輸車輛的分佈與産能,實現科學調度、人機統籌、烘曬結合。

  圖為幫扶組工作人員在搶收玉米。新華網發

  在搶收上,對能實施機械收割的,根據田間墑情動態調整機械作業路線,確保履帶式收割機“歇人不歇機”,對積水嚴重、機械無法抵達的地塊,組織農戶以“親友互助+人工搶收”模式,採取手掰、肩扛、三輪車轉運等方式,確保成熟作物應收盡收。

  在搶烘上,建立烘乾設備共享&&,統籌5070噸/日烘乾能力,優先保障含水率高的玉米及時烘乾,同時協調運輸車輛組建運輸專班,確保秋糧從田間到倉庫“無縫銜接”,最大限度提升秋收效率。

  圖為大名縣普明灘黨群服務中心廣場轉化為秋糧曬場。新華網發

  在搶曬上,打破傳統晾曬場地局限,將縣直機關、鄉鎮政府、村委會、鄉村廣場、工業園區等1200余個公共區域轉化為秋糧晾曬場,形成“縣-鄉-村-企”四級晾曬網絡,有效緩解農戶晾曬壓力。

  大名縣相關負責人&&,截至目前全縣秋收進度已突破97%,近日可全部完成,實現顆粒歸倉目標。這場“三搶”攻堅戰與時間賽跑、與風雨較量,守護了百姓的“金秋糧倉”,為全年糧食豐收築牢了堅實基礎。

【糾錯】 【責任編輯:申釘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