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小説家2》正在國慶檔熱映,時隔多年“小説家宇宙”再次與觀眾見面。作為國産奇幻電影,第二部如何滿足觀眾想象?影片反映了國産奇幻電影哪些特徵?奇幻故事如何更好創作與表達?
影片導演路陽介紹,第二部延續了前作的世界設定,現實世界和小説異世界的關聯更緊密。同時,影片進一步加強了雙世界的互文,將探討個人成長的現實議題貫穿到雙世界。
業界人士認為,《刺殺小説家2》保持強烈的現實關懷,故事在現實和虛擬世界同時展開、奇妙交匯,提升了奇幻電影的思想深度,構築了一個系列化電影IP應有的厚度與縱深。
國産奇幻作品近年來往往根植於古典神話或誌怪小説,如何讓該類題材作品與當下生活相鏈結,引發觀眾興趣?取材自“西游”文本的《浪浪山小妖怪》將無名之輩的取經故事與當前小人物的打拼經歷結合起來,引發觀影熱潮;《聊齋:蘭若寺》對原著故事作出符合當下的改編,讓觀眾産生認同……
“無論是何種題材電影,關鍵是要具備當下性,能深刻洞悉現實,反映當前觀眾的所思所想,才能與觀眾實現同頻共振。”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説。

人物設定方面,《刺殺小説家2》人物關係進一步豐富,群像塑造成為一大關鍵。
勇敢善良的戰士空文與路空文相遇,推動路空文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第一部被擊敗的赤髮鬼以新面貌回歸,並展現出性格中多元複雜的一面;行者、霹靂火、入雲龍等新角色與赤髮鬼、久天組成“雲中五虎”,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團隊參考了中國神話人物,着重刻畫了一組英雄人物群像。
有網友評論稱,第二部深刻觀照了普通人內在心靈的“小宇宙”。小説家借用手中之筆寫愛意、寫平凡、寫英雄,讓人更相信每個小説角色的主體性,更想書寫自己的命運。
奇幻故事的魅力離不開對人物的呈現。從“我命由我不由天”到“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哪吒”系列裏的小孩童哪吒“圈粉”無數;“羅小黑戰記”系列展示了羅小黑的成長歷程,在動漫迷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互聯網時代,唯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他們背後動人的故事,是觀眾永遠不會看夠的內容。”北京精彩時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製片人張苗認為,一部電影能不能塑造一組鮮活飽滿的人物,並在他們身上投射相應的思想價值,是電影能否成功的關鍵。

在故事情節、人物塑造上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時,《刺殺小説家2》還營造了小説異世界瑰麗浪漫的視覺奇觀。
場景營造彰顯中式美學特徵。從古畫中汲取靈感,手工還原古樹質感;雪中龍骸寺突出留白效果……從構想、設計到執行,團隊用更多的傳統元素打磨場景。
人物造型設計頗具巧思。霹靂火的造型借鑒了青銅器的紋理,入雲龍的鎧甲融合了不同朝代的龍紋飾,行者的造型參考了《山海經》中的異獸……團隊從文學經典和傳統文化中取材,將其運用到“雲中五虎”的秘術、武器和服裝造型中。
近年來,很多奇幻電影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展現了傳統文化的年輕化表達。《聊齋:蘭若寺》“畫皮”篇章的宋畫意境,讓觀眾感嘆“還得是中式審美”;《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中,50多座單體建築展現古代建築藝術特色……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為電影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電影人正不斷嘗試運用全新的敘事方式、藝術手法,鏈結傳統文化與當代價值,創作出符合中國觀眾審美品位和精神追求的優秀作品。

一段時間以來,國産系列電影的發展欣欣向榮,“捉妖記”系列、“封神”系列等奇幻電影在品牌化、系列化開發道路上作出嘗試。《刺殺小説家2》為原創故事,主創在影片中還埋下諸多“蛛絲馬跡”,為未來系列作品預留充足的敘事空間。可以説,該系列電影在國産奇幻電影系列化和原創IP開發兩條賽道上都進行了充分探索。
業界人士認為,系列電影的開發要注重整體性布局,尊重系列片創作的基本邏輯和規律,在長久規劃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品牌的美譽度,為電影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策劃:張曉松
主編:林暉、孫聞
記者:邢拓
海報由片方提供